虋冬的意思、虋冬的詳細解釋
虋冬的解釋
即天門冬和麥門冬。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麥門冬》:“虋冬。麥鬚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鬚,其葉如韭,淩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又《草七·天門冬》:“虋冬。草之茂者為虋,俗作門。此草蔓茂,而功同麥門冬,故曰天門冬。”一說,即薔薇。《爾雅·釋草》:“蘠薇,虋冬。” 郝懿行 義疏:“《説文》雲:‘蘠蘼,虋冬也。’即今薔薇。”
詞語分解
- 虋的解釋 虋 é 即“赤粱粟”,粟的一種。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冬的解釋 冬 (③鼕)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姓。 象聲詞,敲鼓聲:戰鼓冬冬。 夏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虋冬”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虋冬”讀作mén dōng,是中藥材“麥冬”的古稱,包含天門冬和麥門冬兩類植物。其名稱來源有二:
- 形态特征:因根部形似麥須(“虋”指麥須),且葉片如韭菜,冬季不凋謝,故得名;
- 生長特性:因植株茂盛(“虋”有茂盛之意),藥用功效與麥門冬相似,故稱“天門冬”。
二、植物與藥用特性
- 植物分類:屬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草本,塊根紡錘狀,幹燥後入藥;
- 藥用功效: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
- 别名與争議:部分文獻(如《爾雅》)稱其為薔薇,但此說法較少見。
三、曆史文獻記載
- 《神農本草經》描述其“味甘,平”,主治心腹結氣、胃絡脈絕等症;
- 李時珍《本草綱目》詳細辨析其名稱來源及藥用價值。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産地或現代應用,可參考《中國藥典》或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虋冬(péng dōng)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盛冬或深冬。下面将詳細介紹虋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虋冬的第一個字虋(péng)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立部首)、王(玉字旁)、豕(豕字底)、頁(頁字旁)。虋的筆畫數為12。
虋冬的第二個字冬(dōng)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冫部首)、夂(夂字底)、⺾(禾字腳)、冖(冖字首)。冬的筆畫數為5。
虋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虋的寫法為紉,而冬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虋和冬這兩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據現代标準的規範,虋和冬的寫法并未發生改變。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展示虋冬這個詞語的用法:今年的虋冬來得非常早,寒冷的天氣讓人倍感寒意。
與虋冬相關的組詞有:寒冬、嚴冬、酷冬等。
在意義上與虋冬相近的詞語有:寒冷、冰冷、刺骨等。
與虋冬意義相反的詞語包括:盛夏、酷暑、炎熱等。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了虋冬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