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寄生在桂樹上的一種蟲。
2.喻隻知食祿的官吏。
“桂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
指寄生在桂樹上的一種蛀蟲()。
比喻含義
引申為“隻知食祿卻不作為的官吏”,借蛀蟲侵蝕樹木的特性,諷刺官員屍位素餐、貪圖俸祿卻無實際貢獻()。
由于搜索結果中相關網頁的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專業辭書以獲取更準确的釋義和典故來源。
桂蠧(guì l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第一個字“桂”指的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又名月桂,是中藥和烹饪中常用的香料。第二個字“蠧”指的是蠶蛾或飛蛾。因此,“桂蠧”可以理解為指代一種生活在桂樹上的蠶蛾或飛蛾的昆蟲。
按照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将桂蠧拆分為:“木”(部首)+ “彳”(部首)+ “虍”(部首)+ “蚤”(部首)+ “卄”(部首)共12畫。
《桂蠧》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馬·府史》一書中,用于描述桂樹上的有害昆蟲。在繁體字中,桂蠧的寫法為「桂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桂蠧的表示形式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由于古代史料的有限性,無法确切了解古時候桂蠧的具體漢字寫法。
1. 在桂樹上發現了一隻桂蠧。
2. 這個地區的農民經常為了防治桂蠧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組詞:桂樹、桂花、蠶蛾、飛蛾等。
近義詞:桂蛾、桂樹害蟲。
反義詞:潔淨、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