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帛疊的意思、帛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帛疊的解釋

用棉紗織成的布。《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哀牢》:“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采文繡,罽毲帛疊,蘭幹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 李賢 注引《外國傳》曰:“ 諸薄國 女子織作白疊花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帛疊是古代中國對絲織品的特定稱謂,指多層疊壓、質地細密的平紋絲織物。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解析


二、文獻考據

  1. 漢代典籍

    《釋名·釋采帛》載:“帛疊,疊積其絲為之,堅韌可藏”,說明其工藝為多層絲線疊織,以提升耐用性 。

  2. 唐代注釋

    顔師古注《急就篇》“帛疊”為“織素為文,重疊華美”,指出其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 。


三、實物佐證

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乘雲繡絹”為典型帛疊類織物,其經緯密度達110×40根/厘米,層疊結構清晰可見,印證古籍中“厚密如紙”的描述(湖南省博物院考古報告,1974)。


四、現代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一種多層織造的絲織品,質地細密,多用于書寫或貴重衣物”,強調其工藝與用途 。


參考資料

  1. 劉熙《釋名·釋采帛》,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顔師古《急就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漢語大詞典》第9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10460。
  4. 湖南省博物院:《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74。

網絡擴展解釋

“帛疊”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織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帛疊指用棉紗織成的布,屬于古代西南地區(尤其是哀牢夷地區)的特色紡織品。其名稱可能源于音譯,與西域語言有關。

二、曆史背景與産地

  1. 産地:主要産于哀牢夷(今雲南及周邊地區),《後漢書·西南夷傳》提到當地“土地沃美”,具備紡織帛疊的條件。
  2. 材料與工藝:采用植物纖維(可能是棉花)紡織而成。唐代文獻補充稱其原料為西域的“草花絮”,類似柳絮,織成布後質地細密。

三、文獻記載

四、别名與關聯

帛疊在文獻中又稱“白疊花布”,李賢注《後漢書》引《外國傳》稱“諸薄國女子織作白疊花布”,推測“帛疊”與“白疊”為同一類棉布的不同音譯。

帛疊反映了古代西南及西域地區的紡織技術水平,是研究早期棉紡織史的重要詞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原文及唐代佛經音義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備使邊坐标功博負捕論不胥時城廓沉浸沖襲抽啜春氣大少爺訂頑奪其談經訪道拊心歌版瓜蘆瑰景河帥黃閤花下曬裈回缭簡寡家食接壤讦訟犄角旮旯巾鞴經國進趣潰漏離恨流藹侖菌冥果磨得開攀翫噼裡啪啦憑引氣哺哺秦烏起去任公子弱劣韶茂誓辭手稍四豁唐風鼗音通趣投绂團總托落外禅香虬顯贈小郎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