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帛疊的意思、帛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帛疊的解釋

用棉紗織成的布。《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哀牢》:“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采文繡,罽毲帛疊,蘭幹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 李賢 注引《外國傳》曰:“ 諸薄國 女子織作白疊花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帛疊”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織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帛疊指用棉紗織成的布,屬于古代西南地區(尤其是哀牢夷地區)的特色紡織品。其名稱可能源于音譯,與西域語言有關。

二、曆史背景與産地

  1. 産地:主要産于哀牢夷(今雲南及周邊地區),《後漢書·西南夷傳》提到當地“土地沃美”,具備紡織帛疊的條件。
  2. 材料與工藝:采用植物纖維(可能是棉花)紡織而成。唐代文獻補充稱其原料為西域的“草花絮”,類似柳絮,織成布後質地細密。

三、文獻記載

四、别名與關聯

帛疊在文獻中又稱“白疊花布”,李賢注《後漢書》引《外國傳》稱“諸薄國女子織作白疊花布”,推測“帛疊”與“白疊”為同一類棉布的不同音譯。

帛疊反映了古代西南及西域地區的紡織技術水平,是研究早期棉紡織史的重要詞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原文及唐代佛經音義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帛疊: 帛疊(bó d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巾(巾字頭),筆畫數為23畫。該詞源自中國古代的紡織品名稱,指的是一種薄絲織品,多用于制作衣物或布料。 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帛疊,字形上與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形式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帛疊的字形可能會有所區别。根據古籍記錄,帛字在早期的寫法中,右方的線條會連至底部,形成一個小圓圈,表示帛子的皺褶;而疊字的寫法則是左右兩個折疊的巾,象征着帛子的疊放。 以下是一個關于帛疊的例句: 他穿着一件柔軟的帛疊長袍,顯得十分典雅。 除了單獨使用帛疊這個詞語外,它也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如帛疊衣、帛疊裙等。 近義詞:帛子、絲綢 反義詞:粗布、毛料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