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聳誠的意思、聳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聳誠的解釋

恭敬真誠。聳,通“ 竦 ”。 南朝 齊 謝超宗 《齊太廟樂歌·引牲樂》:“聳誠流思,端儀選景。” 北齊 陸卬 《郊廟歌辭·皇夏樂》:“聳誠載仰,翹心有慕。”《北史·崔光傳》:“伏願陛下追 殷 二宗感變之意,側躬聳誠,惟新聖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聳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聳誠”指恭敬而真誠的态度。“聳”在此處通“竦”(sǒng),意為肅敬、恭敬,“誠”指真誠。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人在禮儀或莊重場合表現出的虔誠與莊重。

  2. 文獻用例

    • 南朝齊謝超宗《齊太廟樂歌·引牲樂》提到:“聳誠流思,端儀選景”,描述祭祀時心懷恭敬的思緒。
    • 《北史·崔光傳》記載:“側躬聳誠,惟新聖道”,強調以恭敬真誠的态度革新治國之道。
  3. 現代延伸與争議
    部分現代解釋(如、5)将“聳誠”擴展為形容人誠實堅定、精神高尚,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語境泛化有關。但根據權威古籍和詞典,其核心仍為“恭敬真誠”。

  4. 結構解析

    • 聳(竦):表肅敬、莊重,如《漢書》中“竦然肅然”的用法。
    • 誠:指内心的真誠,二者結合強調内外一緻的恭敬态度。

在正式語境中,“聳誠”更偏向古代用法,突出禮儀中的恭敬與真誠;現代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注意區分其古今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或南朝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聳誠:什麼意思

《聳誠》是一個常用的短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情的表現或态度誠懇坦率,毫不隱瞞或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或情感。這個詞在感情交流或描述個人特質時常被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聳誠》是由”聳“和”誠“兩個字組成。其中,”聳“的部首是”耒“,總共有9個筆畫;”誠“的部首是”言“,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聳誠”一詞來源于中國漢語,是由簡化字組成。在繁體字中,“聳誠”對應的漢字分别是“聳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可能與現在寫法有所不同。對于“聳”,在古代寫法中,常用的是“聳”旁加上“兒”字形,表示高而直立的樣子。對于“誠”,在古代寫法中,常用的是“誠”旁加上“古”字形,表示言出必行,誠信可靠的特質。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聳誠”一詞的例句:

1. 他的态度聳誠,完全表明了他的誠意。

2. 她的言辭聳誠,沒有半點虛僞。

3. 他的回答毫不猶豫,充滿了聳誠之意。

組詞

與“聳誠”相關的詞彙有:

- 聳立:形容高聳直立,比喻威嚴壯觀。

- 誠懇:形容真誠、坦率的态度。

- 誠實:形容言行正直、不說謊。

- 誠信:指言行一緻,信守承諾。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聳誠”有類似意思的詞彙有:

- 真誠:形容真實、坦率、誠懇。

- 坦率:形容直率、不做作。

- 虛僞:形容假意、僞裝、不真實。

- 欺騙:形容用言行或手段迷惑他人,以達到個人目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