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蝦蟇的意思、官蝦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蝦蟇的解釋

晉惠帝 秉性愚蒙,曾在 華林園 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侍臣 賈胤 對曰:“在官地為官蝦蟇,在私地為私蝦蟇。”令曰:“若官蝦蟇,可給廪。”見《晉書·惠帝紀》。後用作對蝦蟆的谑稱。 唐 溫庭筠 《春日野行》詩:“野岸明媚山芍藥,水田叫噪官蝦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蝦蟇”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來源

該詞出自《晉書·惠帝紀》。晉惠帝司馬衷愚鈍昏庸,曾在華林園聽到蝦蟆(蛤蟆)叫聲,問左右侍從:“此鳴者為官乎?私乎?”(這叫聲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侍臣賈胤答道:“在官地鳴叫的是官蝦蟇,在私地鳴叫的是私蝦蟇。”晉惠帝遂下令:“若官蝦蟇,可給廪。”(若是官家的蝦蟆,應供給糧食。)


引申含義


曆史背景

晉惠帝以愚鈍著稱,此典故常被後世用來諷刺統治者昏庸、不谙世事,或暗喻形式主義的荒唐政策。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原文或相關文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蝦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官蝦蟇》是指一個人在官場上享有官職和權勢,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的能力和才幹,被比喻為一隻靠官職吃飯的青蛙。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蝦蟇》這個詞拆分成部首可以分為:宀、虍、虍,總共9個筆畫。

來源

《官蝦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故事中的蝦蟇指的是普通蛤蟆,用來比喻沒有實權隻有虛名的官員。後來,這個詞被借用到社會中,用來形容那些僅僅憑借官職而沒有實際才幹的官員。

繁體

《官蝦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官蝦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對于《官蝦蟇》,在古時候可能會寫作「官蝦螈」。

例句

他隻會鑽營求官,完全是個典型的官蝦蟇。

組詞

官威遇蝦蟇、權利的蝦蟇、蝦蟇圖弄權、做官當蝦蟇

近義詞

官宦無能、虛有其表、名存實亡、有名無實

反義詞

官運亨通、才高八鬥、實幹家、能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