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剿撫的意思、剿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剿撫的解釋

征剿和招撫。《花月痕》第四七回:“ 荷生 引見後,特旨召問剿撫機宜。” 王闿運 《衡陽彭公行狀》:“ 楚 豫 無兵,促公馳赴,兼詢剿撫之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剿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處理叛亂或社會動蕩時的策略,結合了武力鎮壓與安撫手段。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剿撫”由“剿”(鎮壓、消滅)和“撫”(安撫、撫慰)組成,指通過武力清剿與招降安撫兩種手段應對叛亂或動亂,旨在恢複社會秩序。例如,清朝對“三藩之亂”便采取“剿撫兼施”的策略,既用兵征讨,又對歸順者給予安置。

二、曆史應用與實例

  1. 文獻記載
    《花月痕》第四七回提到“特旨召問剿撫機宜”,王闿運的《衡陽彭公行狀》也提及“兼詢剿撫之宜”,均體現該詞在清代軍政決策中的使用。

  2. 具體案例
    清朝對三藩(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的策略是典型例子:一方面武力鎮壓反清勢力,另一方面對歸降者進行安撫,以分化瓦解敵對力量。

三、現代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剿撫”可引申為處理複雜矛盾時軟硬兼施的手段。例如,日本侵華期間曾假借“教化安撫”之名行侵略之實,體現該策略的雙面性。

四、總結

“剿撫”強調平衡武力與懷柔,是中國古代政治軍事智慧的體現,適用于需要迅速平亂又需長期穩定的場景。其核心在于根據形勢靈活調整“剿”與“撫”的比重,以達到最優效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剿撫的意思

剿撫(jiǎo f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剿滅叛亂或暴動,同時進行安撫、調解,使局勢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剿撫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手(扌),其中“刀”作為左部,表示該字的含義與刀相關;“手”作為右部,表示該字的含義與手相關。該字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剿撫》這個詞起始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用其賄王政,正乃剿撫。”繁體字中,“剿撫”保留了簡體字的結構與字形,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剿撫”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字形上的變化。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剿”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而不是現在常見的“⻍”,表示行走的意思;“撫”字的字形也有細微變化,其下半部分有像“卞”字的結構。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字形的演變和書法風格的變遷所導緻。

例句

1. 先剿後撫,才能使叛亂得到平息。
2. *********門派出了專門的工作組,負責剿撫受災地區的民衆。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剿匪、剿滅、安撫、寬慰、撫慰、慰問
近義詞:剿滅、平定、安撫
反義詞:助長、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