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手洗面。 宋 蘇轍 《遊太山嶽下》詩:“前年道 轘轅 ,直上 嵩嶺 背。中休強飲食,莫宿時盥頮。”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二:“﹝ 沉 ﹞晨起盥頮已,盆水尚溫,忽變牡丹花狀。”
“盥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guàn huì,其含義為洗手和洗臉,常用于描述清潔儀容的動作。以下是具體解釋:
兩字連用表示“洗手後接着洗臉”,合指日常洗漱的完整動作。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例如:
“盥頮”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僅在研究古籍或古文鑒賞時出現。其含義可對應現代詞語“洗漱”或“盥洗”。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盥頮》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洗淨、清潔。它指的是用水清洗身體、器具等,使其幹淨整潔。
《盥頮》的拆分部首是水部,《盥頮》總共有15畫。
《盥頮》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漢字字典中,書中解釋為“洗也”,即洗滌清潔之意。在繁體的寫法中,盥的上方多了一個額外的部首手,即《雒岡雙語字彙》中的寫法為:“鹽用風順,溪在下也,手出水其兩型,合字竹文,俗加少又一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個變體。《說文解字》中的《盥頮》部分是由龍形字“龹”表示,“龹”上方有兩個水部字,而“頮”是由“冖”字表示,冖上方有三個水部字。這種寫法相對比較繁瑣,與現代的寫法相比有所不同。
1. 小明用肥皂和清水盥頮了一下自己的手。
2. 這家餐館非常注重食物的盥頮度,每一個餐具都幹淨整潔。
1. 盥淨:洗淨的意思。
2. 盥洗:清洗身體的意思。
3. 盥沐:洗淨身體的意思。
1. 清洗:表示用水或其他液體洗淨。
2. 洗淨:表示清洗使幹淨。
3. 沖洗:用水或其他流體沖淨。
1. 髒污:表示不幹淨、肮髒。
2. 不潔:表示不純淨、不潔淨。
3. 髒:表示有污垢、不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