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犷頑的意思、犷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犷頑的解釋

(1).粗野不馴。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二:“ 浙 東雖秀太清孱,北地雄奇或獷頑。” 劉逸生 注:“獷頑,粗野不馴。”

(2).指粗野不馴的人。 金 元好問 《臨海弋公阡表》:“沉潛可以屈獷頑,直諒可以扶善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犷頑”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犷”和“頑”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海》的釋義,“犷”本義指野獸兇猛不馴,引申為粗野、強悍,例如《漢書·叙傳》中“犷犷亡秦”即用此意;“頑”原指愚鈍無知,後多表示固執難化,如《尚書·堯典》中“父頑母嚚”的用例。兩字組合後,“犷頑”整體含義可歸納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原始野蠻、難以馴化的特質。

該詞在具體語境中存在兩層語義延伸:

  1. 自然屬性層面:多用于描述未受教化的原始狀态,如《後漢書·西羌傳》中“犷頑疊居”指羌族部落未受中原文化影響時的生存狀态;
  2. 性格特質層面:現代漢語中多指人性格粗魯頑固,例如茅盾在《虹》中描寫角色“帶着犷頑的神氣”,突顯人物桀骜不馴的個性。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犷”屬形聲字,從犬廣聲,本義與獸類相關;“頑”從頁元聲,本指頭骨堅硬,二者組合形成“形+義”互補結構,強化了野蠻與固執的意象關聯。該詞屬于書面語詞彙,常見于文學創作及曆史文獻,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

“犷頑”是一個漢語複合詞,通常用于形容人或性格特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釋義

  1. 粗野不馴
    指人的性情野蠻、難以馴服,帶有原始或未經教化的意味。例如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提到“北地雄奇或犷頑”,形容北方地域的雄壯與人物性格的粗犷不羁()。

  2. 指代粗野不馴的人
    如金代元好問在《臨海弋公阡表》中寫道“沉潛可以屈犷頑”,意為沉穩内斂的品性可以壓制粗野之人()。


語境與出處


字形與字源


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相關分析,可參考漢典及清代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壩子表起兵謀裁汰槽坊抽紗服裝傳本祠賽等流地理環境決定論放遷販路飛蠝粉荔枝分宵改柱張弦高蹈遠舉個中人冠蓋場光燦官榷鼓人皇宬禍邸戶止矯假廄庫開晨刻楮可可撩淺俚率六仙桌箓圖率典馬王門楣南邊撚土焚香逆邊翹首企足竊國跂慕窮居泉原三花馬散赈伸冤理枉石齒帥服厮纏誦吟肅箋推算駝色丸鼓亡垠祥圖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