箓圖的意思、箓圖的詳細解釋
箓圖的解釋
即圖箓,圖谶。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人。”《太平廣記》卷二二六引 唐 顔師古 《大業拾遺記·水飾圖經》:“太鱸魚銜籙圖,出 翠嬀 之水并授 黃帝 。”
詞語分解
- 箓的解釋 箓 (籙) ù 帝王自稱其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作為禦制天下的憑證。 簿籍:鬼箓。 道教記載上天神名的書。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圖的解釋 圖 (圖) ú 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圖畫。圖案。圖譜。圖鑒。 指地圖:《亞洲略圖》。圖窮匕見。 畫:畫影圖形。 計謀,計劃:宏圖(亦作“弘圖”、“鴻圖”)。良圖。 謀取,希望得到:圖謀。圖利。企圖。
專業解析
箓圖(lù t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源于道教和谶緯學說,其釋義需從單字本義與複合詞義兩個層面分析:
一、單字釋義
-
箓(lù)
- 本義:指古代帝王自稱受命于天的神秘文書或符命。《說文解字·竹部》載:“箓,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者也。”
- 引申義:
- 道教指記載天神名諱、職司的秘文典籍(如《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 泛指符箓、圖谶等神秘文書(《後漢書·方術傳》有“河洛之文,龜龍之圖,箕子之術,師曠之書”的關聯記載)。
-
圖(tú)
- 本義:指地圖、版圖(《周禮·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
- 引申義:
- 象征天命的河圖、洛書等祥瑞圖譜(《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道教符咒、星象等圖示化的神秘符號。
二、複合詞“箓圖”的釋義
“箓圖”作為合成詞,特指承載天命或神權的符命與谶緯圖譜,常見于古代政治預言與宗教文獻:
- 帝王受命之符
指象征天子權柄的符箓與河圖洛書,如《宋書·符瑞志》載:“黃帝受河圖,禹受洛書,箓圖之應也。”
- 道教秘傳符咒
道教用以召神驅邪的圖文合體秘典,如《雲笈七籤》卷七:“箓者,三天妙炁;圖者,靈符真形。”
- 谶緯預言圖譜
漢唐時期谶緯學說中預示王朝更疊的神秘圖文(如“赤伏符箓圖”),見于《後漢書·光武帝紀》。
三、權威文獻參考
- 古代字書與經籍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箓”字釋義。
- 《周易》《周禮》對“圖”的原始記載。
- 道教經典
- 《雲笈七籤》(道藏本)對符箓與靈圖關系的論述。
- 陶弘景《真诰》載符箓圖文結合之例。
- 史書與谶緯文獻
- 《後漢書·方術列傳》載谶緯家解“箓圖”事。
- 《宋書·符瑞志》釋帝王受命與箓圖關聯。
“箓圖”融合了天命信仰、道教方術與谶緯文化,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神聖性圖文符號展開,既是政治合法性的象征載體,亦是宗教秘傳的修行媒介。釋義需結合字源、曆史語境及宗教功能綜合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箓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釋:
一、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lù tú(ㄌㄨˋ ㄊㄨˊ)
- 基本含義:即“圖箓”或“圖谶”,指古代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或符號,常帶有神秘色彩。
二、引證與古籍用例
- 三國時期文獻
魏國李康在《運命論》中寫道:“名載于箓圖,事應乎天人。”此處“箓圖”指天命或天意的象征性記錄。
- 唐代典籍
《太平廣記》引顔師古《大業拾遺記·水飾圖經》提到:“太鲈魚銜箓圖,出翠妫之水并授黃帝。”此處的“箓圖”被賦予神話色彩,象征帝王受命于天的憑證。
三、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 帝王語境
“箓”指帝王自稱受命于天的文書(如“高祖膺箫受圖”),因此“箓圖”可理解為天命或政權合法性的象征。
- 道教語境
道教中的“箓”是記載神名的秘文(如符箓),而“箓圖”可能指與符咒、神譜相關的圖文典籍。
四、擴展與相關概念
- 關聯詞彙:符箓、鬼箓、謠箓(如“隋政不綱,天下搖亂,公姓名已著謠箓”),均與預言、神秘記錄相關。
- 文化意義:古代“箓圖”融合了政治谶緯思想和宗教神秘主義,反映了人們對天命、命運的探索。
“箓圖”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既指向帝王符命的憑證,也涵蓋道教秘文與預言文字。其核心内涵是通過圖文形式傳達神秘預言或天命指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道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表左閉經不瘳部發曹靖華籌子賜則打捶丹洞蕩風大軸定案對客揮毫訛亂耳提面命馉饳歸鄉顧慕鼓拍駭恐鶴嶺滑汏火箭炮薦任官谏士雞蛋青劫花井口金較賫志而殁立業緑叢命蹇時乖乃文乃武鳥旗匿意旁門左道飄飄欲仙七友辱玷三巒沈音奢逸襫襏噬臍莫及瞬間四海皆兄弟思遟誦吟蘇打天跸忘形交吳蜀下懷相強閑止小打遐敻霞嶼寺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