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鼎的意思、觀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鼎的解釋

謂觊觎王位。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故強 晉 收其請隧之圖,暴 楚 頓其觀鼎之志。”參見“ 問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觀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與典故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釋義

    “觀”指觀看、察看,“鼎”為古代重要的青銅禮器,多用于祭祀或象征權力。故“觀鼎”字面意為觀察、審視鼎器。古代鼎器常鑄有銘文與紋飾,觀鼎可指研究其形制、紋樣或銘文内容,具有考古、鑒賞性質。例如《左傳》記載“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即包含觀鼎以窺探周王室實力的意圖。

  2. 曆史典故與引申義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源于《左傳·宣公三年》㊟:楚莊王北伐至洛水,陳兵于周王室邊境,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軍。楚莊王借機詢問象征天子權威的“九鼎”之輕重,暗示觊觎王權。王孫滿答:“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由此,“觀鼎”引申為窺伺政權、圖謀帝王之位㊟,成為“問鼎中原”典故的源頭。後世常用“觀鼎”暗喻對最高權力的野心或對時局的試探性幹預,如《後漢書·袁紹傳》載“操(曹操)見授(沮授)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授曰:‘觀鼎者期于適時。’”即以“觀鼎”喻指争奪天下。

  3. 文化象征意義

    鼎在古代是政權合法性與天命所歸的象征㊟。“觀鼎”行為本身即帶有對權力合法性的審視與挑戰意味,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天命轉移”的思想。同時,鼎作為禮器承載着宗法制度與祭祀文化,觀鼎也隱含對禮制秩序的觀察與評判。

學術參考來源:

㊟ 《左傳·宣公三年》原文及釋義詳見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

㊟ 典故引申義分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觀鼎”詞條釋義。

㊟ 鼎的禮制象征參見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及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中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觀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一、核心釋義 根據漢典、滬江詞典等高權威性來源,其本義為觊觎君位。典出晉代陸機《五等論》:"暴楚頓其觀鼎之志",其中"鼎"象征三代傳國重器,代指國家政權。該用法與"問鼎"典故(《左傳》楚莊王問鼎)屬于同類政治隱喻。

二、衍生解讀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新解,認為其引申為觀察大局以預測趨勢。此釋義雖未見于古籍,但符合現代人對"觀"(洞察)、"鼎"(重要事物)的意象化理解,可作為擴展義項。

三、使用注意

  1. 學術場景建議采用本義,引用陸機原文佐證;
  2. 文學創作可采用衍生義,但需注意語境適配;
  3. 該詞屬生僻典故,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問鼎""窺伺"等替代詞。

關聯典故:周朝以九鼎為傳國寶器,《史記》載秦武王"舉鼎絕膑",皆體現鼎的政權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洞洞幫護邦家之光裱褙鋪避妖圈騁邁村豪大宗師點草架丁闆子地租東張西觑二鮑返返風雲突變富鈎工用韓壇皓齒娥眉橫出惶懹花瑞昏莫活租教務長節量靜默靜鎮紀念日緊行無好步居陋曠逸老鷄頭踜蹬臉潮柳性龍動龍盤鳳舞盧雉面疙瘩缗繦屏風兒撲蚩起建親雠青質侵争烿烿撒眸僧樓閃電窗沙汀攝勾深闳時計適心衰蹇填倉日韋絃文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