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捷徑。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凡南面之大務,莫急於知賢。知賢之近途,莫急於考功。”
“近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近途(拼音:jìn tú,注音:ㄐㄧㄣˋ ㄊㄨˊ)指捷徑,即更近或更快捷的路徑或方法。該詞由“近”(距離短)和“途”(道路)組成,字面含義為“近路”,引申為達成目标的巧妙手段。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符的《潛夫論·考績》:“凡南面之大務,莫急於知賢。知賢之近途,莫急於考功。”
此處強調“近途”是選拔賢才的快捷方法,即通過考核功績(考功)來高效識别人才。
現代漢語中,“近途”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捷徑”替代。其常見于書面語或文學語境,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潛夫論》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近途》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離距較近的路程或目的地。它代表着一段相對來說較短的旅程或行程,通常用于描述距離較近的地方。
根據《康熙字典》,《近途》一詞的拆分部首是辶(走之辶)和辷(邊辷)。其中,辶是由“走”字“辵”加上一個“之”,表示“行走”的意思;辷則是由“邊”字“辵”加上一個“幾”,表示“邊界”的意思。《近途》共有12筆。
《近途》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多義和多音的特點。其繁體字為「近途」,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近途」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有的寫作「近土」,表示接近土地的意思;有的寫作「浸途」,表示沐浴而過的道路。
1. 他經過了幾個小時的飛行,終于抵達近途目的地。
2. 經曆了漫長的路程後,他終于到達了近途的村莊。
組詞:近年、近水樓台、近處、近旁。
近義詞:近程、近路、短途。
反義詞:遠途、長途、遠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