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鬼主的意思、鬼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鬼主的解釋

唐 宋 時分布在 雲南 東部、 貴州 西部、 四川 南部 烏蠻 及兩 爨 部落首領的稱號。 唐 樊綽 《蠻書·雲南界内途程》:“大部落則有鬼主百家。”《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至 明宗 時, 巂州 山後 兩林 百蠻都鬼主、右武衛大将軍 李卑晚 ,遣大鬼主 傅能 、 何華 來朝貢。”《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四年》:“ 雲南王 異牟尋 欲内附,未敢自遣使,先遣其 東蠻 鬼主 驃旁 、 苴夢衝 、 苴烏星 入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鬼主”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義演變綜合理解:

一、曆史稱謂(主要含義)

唐宋時期對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地區烏蠻及兩爨部落首領的稱號。其特點包括:

  1. 統治方式:通過“鬼巫”(原始宗教儀式)進行治理,體現神權與政權結合的特點。
  2. 等級劃分:分為都鬼主、大鬼主、小鬼主,但各部落首領之間無固定隸屬關系,具有松散聯盟性質。
  3. 地域範圍:主要分布在今川滇黔交界地帶,如唐代文獻《蠻書》記載“大部落則有鬼主百家”。

二、文獻記載

  1. 《新五代史》提到巂州山後兩林百蠻都鬼主李卑晚遣使朝貢,說明其與中原政權存在聯繫。
  2. 《資治通鑒》記載雲南王異牟尋曾通過東蠻鬼主驃旁等人與唐朝溝通,反映其在地方政權中的中介角色。

三、其他語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提及“鬼主”作為成語,解釋為“無法理解或難以解釋的事物”(如),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未見佐證,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


建議:若用于曆史研究,建議優先參考《蠻書》《新五代史》等原始文獻;若涉及現代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甄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