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鬼主的意思、鬼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鬼主的解释

唐 宋 时分布在 云南 东部、 贵州 西部、 四川 南部 乌蛮 及两 爨 部落首领的称号。 唐 樊绰 《蛮书·云南界内途程》:“大部落则有鬼主百家。”《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至 明宗 时, 巂州 山后 两林 百蛮都鬼主、右武卫大将军 李卑晚 ,遣大鬼主 傅能 、 何华 来朝贡。”《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四年》:“ 云南王 异牟寻 欲内附,未敢自遣使,先遣其 东蛮 鬼主 驃旁 、 苴梦衝 、 苴乌星 入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鬼主"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制度中的特殊称谓,指唐宋时期南诏、彝族等部落政教合一的领袖。《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唐宋时期分布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册)。

这一制度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1. 政教合一性质:鬼主既是部落政治领袖,又担任宗教祭司,《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其"主祭祀,为众酋长"(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
  2. 世袭传承体系:《新唐书·南蛮传》载有"夷人尚鬼,谓主祭者曰鬼主,每岁户出一牛或一羊,就其家祭之",说明其通过血缘关系继承(来源:《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
  3. 区域性分布:主要存在于唐代的东爨乌蛮部落,地域涵盖今云南东部至贵州西部,《蛮书校注》记载"乌蛮种分七部落,一曰阿芋路,二曰阿猛,三曰夔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六曰磨弥敛,七曰勿邓。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来源:向达《蛮书校注》)

该制度在元代逐渐消亡,《云南志略》记载"自元政失宜,诸部相争,鬼主制度遂废",其宗教职能被毕摩取代,政治权力则由土司继承(来源:李京《云南志略》)。

网络扩展解释

“鬼主”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义演变综合理解:

一、历史称谓(主要含义)

唐宋时期对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地区乌蛮及两爨部落首领的称号。其特点包括:

  1. 统治方式:通过“鬼巫”(原始宗教仪式)进行治理,体现神权与政权结合的特点。
  2. 等级划分:分为都鬼主、大鬼主、小鬼主,但各部落首领之间无固定隶属关系,具有松散联盟性质。
  3. 地域范围:主要分布在今川滇黔交界地带,如唐代文献《蛮书》记载“大部落则有鬼主百家”。

二、文献记载

  1. 《新五代史》提到巂州山后两林百蛮都鬼主李卑晚遣使朝贡,说明其与中原政权存在联系。
  2. 《资治通鉴》记载云南王异牟寻曾通过东蛮鬼主驃旁等人与唐朝沟通,反映其在地方政权中的中介角色。

三、其他语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提及“鬼主”作为成语,解释为“无法理解或难以解释的事物”(如),但此用法在历史文献中未见佐证,可能与原意存在混淆。


建议:若用于历史研究,建议优先参考《蛮书》《新五代史》等原始文献;若涉及现代语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甄别。

别人正在浏览...

案吏白猨宝阙蔽蒙嘈闹恻惐吹哨大澈大悟怠斁大松博文玷渎洞照顿辱踱方步峨冕浮累福如东海覆舟高肓根牟恭承关系学黑账横倒竖歪哄堂昏死解蹙矜从进善旌进御激赞开诱筐篚阔禁亮底凉斋六耳俛仰眇身镆鋣南山可移倩服轻发软答剌入合骚杀势豪石甃税捐属膺悚立锁靠天南倜然歪打正着瓦匜帷冒微声无倪相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