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爾的意思、徒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爾的解釋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徒爾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爾紛紛。” 朱琦 《感事》詩:“難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爾”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仿古表達中。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字“徒”和“爾”來理解:

  1. “徒”的基本義:

    • 空、白白地: 這是“徒”在“徒爾”一詞中最核心的含義。表示行為沒有效果、沒有結果、白費力氣。例如:徒勞無功、徒然。
    • 隻、僅僅: 表示範圍或程度的限制。例如:家徒四壁、徒有虛名。
    • 步行(引申義): 如徒步。此義與“徒爾”關系不大。
    • 門徒、徒弟: 此義為名詞,與“徒爾”關系不大。
    • 同一類人/派别的人: 如信徒、暴徒。此義為名詞,與“徒爾”關系不大。
    • 服勞役的人/徒刑: 此義與“徒爾”關系不大。
  2. “爾”的基本義:

    • 代詞: 相當于“你”、“你的”。如“爾虞我詐”。
    • 形容詞/副詞詞尾: 相當于“然”、“的樣子”,用于構成形容詞或副詞,表示某種狀态或情态。這是“爾”在“徒爾”一詞中的關鍵用法。例如:卓爾不群、率爾而對。
    • 語氣詞: 相當于“罷了”、“而已”。如“無他,但手熟爾”。
  3. “徒爾”的合成義: 将“徒”和“爾”結合起來,“徒爾”主要表示:

    • 徒然、枉然、白白地: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強調某種努力、行為或狀态是空費力氣、沒有實際效果或意義的。這裡的“爾”主要起構詞作用,相當于“然”,使“徒”這個形容詞(或副詞)更加完整。
    • 僅僅如此、隻不過這樣: 有時也帶有“僅僅”、“隻不過”的意思,強調其微不足道或沒有價值。這裡的“爾”更接近“而已”的語氣。

    總結核心含義: “徒爾”的核心意思是“白白地”、“徒然”、“枉然”,形容某種努力、行為或狀态沒有效果、沒有價值、白費功夫。 它帶有一種無奈、感慨或惋惜的語氣。

古籍用例佐證:

權威參考來源:

結論:

“徒爾”是一個文言副詞(或形容詞),核心含義是“徒然”、“白白地”,強調行為或狀态的無效性和無意義性,常帶有無奈、感慨的意味。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徒”(空、白)和“爾”(…的樣子/語氣詞)的本義。欲深入了解其具體用法和豐富例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或檢索相關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徒爾”是一個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古典文學中常出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詞源與結構

三、用法與示例

  1. 形容徒勞無功
    • 例句:唐代李颀《放歌行答從弟墨卿》中“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表達對虛名的感慨。
  2. 警示盲目行動
    • 如明代方孝孺《祭宋仲珩》中“乃知小人,徒爾紛紛”,暗指無意義的紛争。

四、相關辨析

五、權威引用

《漢語大詞典》及《述異記》《感流亡》等古籍均收錄該詞,印證其曆史淵源。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口語罕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常安份守己爆肚賓贊伯道無兒簿正不知天高地厚車熬誠意吃敲材齒讓蹙聚待查倒文鹗章放伐放遣富穣狗邦鶴籥幻泡回轄潔志精銳之師開律開眼吭嗤溘然礦石機跨巽奎甯連篇累冊龍武兵忙乎沒頭蒼蠅内務甯康排水翹足而待棄劒清帳囚室全功盡棄商屯侍禦受耕蜀秫死心瑣旅貪戾套色天瓢推垛子慰勵違天握風捕影污泥濁水遐疆謏見心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