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舉措 ”。
"舉錯"(jǔ cu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獨立使用,其核心含義指"舉措、措施",尤其強調具體的行為或處理方式。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行為與措施
"舉"指行動、施行,"錯"通"措",意為安置、處理。合指具體的行動安排或應對方法。
例: 《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中,"錯"即"放置",引申為用人或處理事務的方式 。
引申為政策或方法
在治理語境中,"舉錯"指施政方針或管理手段。
例: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釋之舉錯,務在安民",強調政策以安民為本 。
先秦至漢代文獻中,"舉錯"多指具體行為(如任免官員、制定制度),強調實踐性(《漢語大詞典》,第6卷,頁421)。
今多保留在"舉措"一詞中,如"改革舉措",但"舉錯"本身已罕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頁735)。
釋"錯"為"措置","舉錯"即"施行措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年版)。
指出"錯"通"措",并舉《禮記·中庸》"舉錯而民安"為例,說明其治理含義(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
"舉錯"屬并列結構複合詞,二字義近(均含"行動"義),符合古漢語同義複用規律(王力《古代漢語》,頁208)。
"錯"為"措"的通假字,漢代後逐漸分化,"舉措"成為主導詞形(裘錫圭《文字學概要》,頁112)。
雖"舉錯"已非常用詞,但理解其本義有助于辨析古籍,并在研究"舉措"等衍生詞時追溯文化本源(如政策制定中的"舉直錯枉"思想)。
“舉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解釋():
“舉錯”是“舉措”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完全相同。古漢語中“錯”通“措”,因此“舉錯”可理解為“舉措”的變體,現代更常用“舉措”。
現代書面表達推薦使用“舉措”以避免歧義,但在閱讀古籍或特定語境中需注意“舉錯”的異體現象。
奧絕拜恩私室百日黃報命鼻氣敝衣枵腹駁回鸧金撐抵串戶俶靈出豫爨濯大查科平原雕鹫刁唆滴漉多禮多末法相宗耕屯怪石供沆瀣一氣禾旗火箱傑猾截然靜治舉世無敵垲壤科撥控購老者恁等蜺翠牛衣淚庖羞颦效譴域氣節器師求愆勸架铨總人多口雜稍須沙原折契豕突疏嫌私憎肅靜索賄素品汙史相踵嫌乎見世報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