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圭影的意思、圭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圭影的解釋

亦作“ 圭景 ”。1.土圭與日影。《文選·張衡<東京賦>》“土圭測景,不縮不盈” 李善 注引 漢 鄭玄 曰:“謂圭長一尺五寸,夏至之日,豎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當中也。若影長於圭,則太近北;圭長於影,則太近南。”《南齊書·樂志》:“龍精初見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

(2).圭表上的日影。 唐 獨孤铉 《日南長至》詩:“玉曆頒新律,凝陰發一陽。輪輝猶惜短,圭影此偏長。” 宋 王安石 《回賀冬啟》之三:“陽明初復,圭景寖長。” 清 錢謙益 《天啟甲子六月河決彭城停車感歎而作是詩》:“已聞測圭景,未能具鍤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圭影是中國古代天文測量儀器"圭表"所形成的光影現象,專指通過圭表測得的日影長度。該詞由"圭"與"影"二字構成:"圭"指平卧的刻度尺(古稱土圭),"影"即太陽投射的陰影。這一複合詞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的記載。

《宋史·天文志》詳細記載了圭影測量的技術标準:"夏至之景,尺有五寸;冬至之景,丈三尺",通過觀測正午時分表杆投影在圭尺上的長度變化,可精确測定節氣更替和回歸年周期。元代郭守敬在《授時曆》中運用圭影觀測數據,将回歸年長度精确到365.2425日,與現行公曆完全一緻。

古代圭影測量衍生出多個專業術語:"圭臬"原指圭表刻度,後引申為準則規範;"圭角"喻指圭表測量中的精準要求。北京古觀象台現存明代正統年間鑄造的圭表實物,其圭面刻度精确到厘位(1毫米),印證了《明會典》記載的"銅圭長一丈二尺五寸,廣二尺六寸"的規制。

網絡擴展解釋

“圭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天文測量相關,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土圭與日影的組合
    指古代通過土圭(測量工具)和日影長度來确定節氣、方位的方法。例如,夏至時豎立八尺高的表(标杆),正午測量其投影,若圭影長度與圭(一尺五寸)相等,則太陽位于天頂正中。若影長超過圭,則位置偏北;反之則偏南,用于調整曆法和地理方位。

  2. 圭表上的日影本身
    也單指圭表(由“圭”和“表”組成的儀器)上投射的日影,用于觀測太陽運行規律。如唐代獨孤铉的詩句“玉曆頒新律,凝陰發一陽”便隱含了通過圭影變化制定曆法的背景。

擴展背景
圭影測量是古代中國天文曆法的重要實踐,尤其在确定節氣、校準“地中”(地理位置标準)時起到關鍵作用。這一方法體現了古人利用自然現象探索時空規律的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旗波心車轘成允搓挪單誠丁卯橋頂數隄繇端陽拊噪改天甘至高情厚誼狗腳木奬杯兼容并蓄焦筆焦距角目角樽津涉救場絶少儁氣愧懼老方子牢堅林沼骊體柳下道兒流序羅巾蘆人旅人茫渺名數能仕偏側強龍不壓地頭蛇樵頭奇功宂言三花馬散情深邃神儀式盤師垣手藝碩義騰辨天字第一號僞飾五袴詠降人銜踵霄堮邪媚邪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