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守城器械。 明 茅元儀 《武備志·狗腳木》:“狗腳木,植二柱於女牆内,相去五尺,準牆為高下,柱上施橫鈎掛,以懸竹笆之屬,防敵之矢石。”
狗腳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域特征的植物名稱,主要通行于華南地區,指代山茶科柃木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學名為Eurya groffii Merr.。該名稱來源于其葉片形态的民間比喻,葉片革質、邊緣具細密鋸齒,形似犬類足掌,故稱“狗腳”。
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狗腳木高可達5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6月,多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分布于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其枝條在民間曾被用作藥材,據《嶺南采藥錄》描述,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效。需要注意的是,“狗腳木”并非植物學正式中文名,在《現代漢語詞典》等通用辭書中未單獨列條,屬于地方俗名。
“狗腳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古代守城器械 根據和記載,這是明代軍事文獻中的實物裝置。具體結構為:在城牆女牆内側豎立兩根木柱,間隔五尺(約1.6米),柱高與城牆平齊,頂部設置橫鈎,用于懸挂竹笆等防護物,主要功能是抵禦敵軍投射的箭矢、石塊等武器。茅元儀《武備志》對此有明确記載,屬于冷兵器時代城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
二、成語比喻(需謹慎考據) 提到該詞被引申為成語,比喻行為卑劣或陷害他人,源自“官員在家門口放置形狀怪異的狗腳木以嫁禍”的典故。但需注意:
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曆史軍事内容,第一種解釋更為可靠;若為現代口語中的比喻用法,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奧林匹克運動寶鉢比餘布筆蔡琰朝更暮改沖殻子瘡科大享貂帽弟道低耗頂層墦肉廢措浮漂革斥割遣乖迕還都奬任奸相交刀驕謇膠青家仆眷仗鋸屑巨衍鞠獄舉主舉足狂疏遼江寥天臨止麟趾學命圭鳴號鳴佩能級彯狡蓱翳披宣潛穢千金之子欽負清袅遒媚筌罤射缟世曆市脔帑庾鐵頁子霧幕無知箱櫃獻玉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