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詳審慎。《孔子家語·弟子行》“欲善則詳” 三國 魏 王肅 注:“欲善其事,當詳慎也。” 宋 許洞 《虎钤經·戰候》:“臨陣之際,勝敗之候,能詳慎者,善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三:“隱君專精訓詁之學,考訂詳慎。”
“詳慎”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詳”與“慎”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詳盡而謹慎”。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詳”指周密完備,如“詳細”“詳實”;“慎”則指小心、審慎,如“慎重”“謹慎”。二者結合後,“詳慎”強調在行動或思考中既追求全面性,又注重嚴謹性,常被用于描述處理事務的态度或方法。
從語義結構分析,“詳慎”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個語素在詞義上地位平等且互為補充。《漢語大詞典》指出,這類詞語常見于古代漢語的公文用語,例如清代奏折中“詳慎查核”等表述,體現官方文書的周密要求。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如學術研究領域強調“論證需詳慎”,或司法文書中要求“證據審查應詳慎”。
在語用層面,“詳慎”與近義詞“審慎”存在細微差異。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對比分析,“審慎”側重判斷過程的嚴謹性,而“詳慎”更突出考察範圍的全面性。例如在工程方案評估中,“詳慎”既包含數據收集的完備性,也涵蓋風險預測的細緻度。這種語義特征使其成為專業領域的高頻用詞,常見于法律、醫學、科研等需要嚴格程式的場景。
“詳慎”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詳慎(拼音:xiáng shèn)指周詳審慎,即做事細緻周全、态度謹慎,強調思考或行動時的全面性與嚴謹性。例如在制定政策或處理複雜事務時,需“思慮周詳、慎重決定”。
古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王肅對《孔子家語》的注釋:“欲善其事,當詳慎也。”,意為想要做好事情,必須周密謹慎。
宋代兵書《虎钤經》也提到臨陣作戰需“詳慎”以應對勝敗。
現代應用
多用于強調對重要事務的慎重态度,如“延遲退休等涉及民生的政策需詳慎決策”。
“詳慎”由“詳”(細緻)與“慎”(謹慎)組合而成,與“謹慎”、“詳細”等詞有部分語義重疊,但更側重周全性與嚴謹性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孔子家語》或《虎钤經》原文。
埃特納火山八百裡駁白盛本面别稱博備采物丑怪大橫雕撰地理信息笛律滴綠馮歡铗光素挂帻魧魚子好為人師荒陋環錢狐掖健存鉸鉸加膝墜淵積沓疚悔絹綢絶異奁房靈芝鄰家曆筭浏飙賣面光馬藍頭毛毳貓熊淼漫碾坊平善潛暢遷附遷延日月欺上瞞下權知府散走三足鼎立山巅商宦山脊聲勢赫奕適以相成樹瘿太陽穴讨亂鐵将軍把門題畫王書無精打采小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