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学的意思、国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学的解释

(1).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 高祖 受命,议创国学。” 唐 韩愈 《窦公墓志铭》:“教诲於国学也,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庄劚松》:“ 吉州 庄寿年 ,号 斸松 。 乾隆 初年,贡入国学。”参见“ 国子监 ”。

(2).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于是使文人学士大叹国学之衰落。”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我们深信国学的将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参见“ 国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体系的核心概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基础,涵盖两汉经学、宋明理学、隋唐佛道思想,并延伸至诗词、书画、礼俗等领域的综合性学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从历史沿革看,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指国家设立的学校,清末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将其重构为“一国固有之学问”,与“西学”形成对应概念。当代学者楼宇烈在《中国的品格》中强调,国学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根基,注重“修己安人”的实践智慧。

核心内容包括三大体系:

  1. 经学体系: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研究儒家伦理与政治哲学,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格物致知”的系统阐释。
  2. 子学体系:涵盖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元思想,如王弼注《道德经》提出的“以无为本”本体论。
  3. 考据训诂:清代乾嘉学派通过《说文解字注》等著作,建立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范式。

现代国学发展呈现学科交叉趋势,如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将甲骨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结合,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工程对古籍进行当代诠释。这种既保持传统内核又融合现代方法的研究路径,使国学成为理解中华文明基因的重要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其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阐释:

一、定义与起源

国学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积累的智慧体系,涵盖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传统学科,核心是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该概念形成于清末民初,为应对西学东渐,张之洞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将本土学问统称为"国学"。

二、历史演变

  1. 古代含义:原指国家设立的官学机构,如周代国子学、明代国子监
  2. 现代转型:20世纪后演变为与西学对应的传统文化总称,包含先秦至明清的完整学术体系

三、核心构成

包含三大知识体系:

四、学科范畴

覆盖10大领域:

  1. 哲学(诸子思想)
  2. 史学(二十四史)
  3. 文学(诗词小说)
  4. 艺术(书画音乐)
  5. 医学(中医理论)
  6. 农学(传统农技)
  7. 术数(易经占卜)
  8. 礼制(典章礼仪)
  9. 政治(治国方略)
  10. 经济(古代财赋) (源自)

五、现代价值

作为民族精神载体,既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学,也蕴含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当前学术界对其定义仍有讨论,但普遍认同其核心是传承中华文明精髓,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注:完整学科细分可参考《周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分类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

兵凶战危冰镇汽水波光粼粼苍海柴燎打瞌铳狄水东山妓笃瘵飞头苻雄高密根苑隔声钩颈衡宇厚禄候遮黄栗留僵殕绛英缉缉翩翩急攘攘卷层云军衣开馆矿硐旷日弥久浪谑览闻辩见立马万言临到立时三刻隆俊镂骨铭心鲈鲤落魄不偶冥宝纳采千愁万恨趫材青夫穹林榷酒认爲软胎萐甫上停诗筹首车首长素器蜿转为荷围岩小婢子谢家池翕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