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輸的通道。《新唐書·崔湜傳》:“ 湜 建言 山南 可引 丹水 通漕至 商州 ,自 商 鑱山出 石門 ,抵北 藍田 ,可通輓道。”
“挽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挽道指運輸的通道,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陸路運輸的路徑。例如《新唐書·崔湜傳》記載:“可通輓道”,即通過開鑿山路建立運輸路線。
挽(wǎn)
道(dào)
該詞出自《新唐書·崔湜傳》,描述崔湜建議通過開鑿丹水至商州、藍田的路線,建立陸運通道的史實。
如需進一步了解“挽”的其他含義(如追悼、挽救等),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解。
挽道,拆分為“扌(手部偏旁)”、“萬(又稱‘外框’,指‘衆多’)”、“辶(走之旁邊)”,是一個漢字詞語。
部首:"扌" 是手部偏旁,表示與手有關的字;"萬" 是指衆多的意思;"辶" 是走之旁邊,表示與行走有關的字。
筆畫:挽道共有10畫。
來源:挽道一詞最早見于《書經·周書·程鹹》中,描述了嫔妃出行時各自所乘的車道。在古代,挽道指的是為貴族、皇帝及其他重要人物修建的道路,表達了對這些人的崇尚和尊敬。
繁體:挽道的繁體字是「輓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挽道的字形略有不同,底部的“辶”字是更早期的“⻍”字,代表人走路時的足迹,這樣的寫法更加強調了與行走有關的意義。
例句:
1. 修建挽道是為了方便貴族的出行。
2. 古代皇帝巡遊時,挽道兩旁會布滿衆多的觀禮民衆。
組詞:修道、天道、道路、道德、挽留、挽回。
近義詞:道、路、街道。
反義詞:斷道、封閉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