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口拙腮的意思、頓口拙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口拙腮的解釋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頓口拙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dùn kǒu zhuō sāi,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嘴笨、不善于言辭,表達時顯得笨拙或不流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使用場景

  1. 自謙場合:如“我頓口拙腮,還望見諒”。
  2. 描述他人:強調對方表達能力不足,如“他一緊張就頓口拙腮”。
  3. 文學創作:用于刻畫人物性格或對話場景中的窘迫感。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鏡花緣》原著或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口拙腮的意思

“頓口拙腮”是一個成語,形容說話不順利或者言談無能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頓(頁)+ 口
筆畫:頓(11畫)+ 口(3畫)+ 拙(8畫)+ 腮(13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裴徽傳》:“通有頓口拙腮之病。”意思是指裴徽的言辭既不流利又不得體。

繁體

《頓口拙腮》的繁體字為「頓口拙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頓可以寫作「頓」,拙可以寫作「茁」或「卓」,腮沒有變化。

例句

他在發言時總是頓口拙腮,聽起來沒有什麼說服力。

組詞

頓時、拙劣、腮幫子。

近義詞

言辭拙劣、口吃。

反義詞

口齒伶俐、口若懸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