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惡五逆的意思、十惡五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惡五逆的解釋

謂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惡五逆,這一個家緣兒都被你收拾。”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乃至見他十惡五逆,亦将我心置他胸魁禍首。”參見“ 十惡 ”、“ 五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惡五逆”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罪惡極其深重、不可赦免的行為。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十惡”和“五逆”兩部分構成,最早見于《史記·劉敬傳》,後逐漸演化為對重大罪行的統稱,形容人作惡多端、天理難容。


二、具體内容

  1. 十惡(不同來源的兩種解釋)

    • 傳統法律/儒家視角: 包括殺父、殺母、殺師、殺僧、殺貴人、放火燒宅、毀寺廟、破戒僧、惡語傷人、不孝。
    • 佛教視角: 指十種惡業:殺生、偷盜、淫欲、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嗔、癡。
  2. 五逆(同樣存在不同定義)

    • 世俗倫理層面: 不忠(對君主)、不孝、不義、不道(違背倫常)、不仁。
    • 佛教術語: 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破壞僧團)。

三、來源與演變


四、用法與例句


五、近義詞與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詳細分類,可參考《漢典》或佛教經典相關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惡五逆》的意思

《十惡五逆》是一個古代用來形容罪惡、惡行的詞語。其字面意思是指十種罪惡和五種背離忠誠之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惡五逆》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十”字的部首是“十”字部,總共劃分為兩筆;“惡”字的部首是“心”字部,總共劃分為九筆;“五”字的部首是“四”字部,總共劃分為四筆;“逆”字的部首是“辶”字部,總共劃分為逆七筆。

來源

《十惡五逆》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在古代法律中,對于犯有重罪或背離忠誠的行為,會被歸為“十惡五逆”之列。

繁體

《十惡五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十惡五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十惡五逆》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十惡五逆」。

例句

1. 他犯下了《十惡五逆》中的多種罪行。 2. 這個人行為背離忠誠,屬于《十惡五逆》之一。

組詞

十惡、五逆、十惡不赦、五逆之輩

近義詞

十惡不赦、惡如”,“五逆之輩

反義詞

十善、五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