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鞴的意思、鞍鞴的詳細解釋
鞍鞴的解釋
馬鞍和車馬上的飾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 子春 ﹞就去買了一匹駿馬,一付鞍鞴,又做幾件時新衣服。”
詞語分解
- 鞍的解釋 鞍 ā 套在騾馬背上便于騎坐的東西:馬鞍。鞍鞒。鞍韂(刵 )(馬鞍和墊在馬鞍下面的東西。亦稱“鞍鞯”)。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 鞴的解釋 鞴 è 把鞍辔等套在馬身上。 〔鞲鞴〕見“ 古代的鼓風吹火器。鞲”。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鞍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ān bèi(、)。
- 詞義:指馬鞍和車馬上的裝飾物,是古代馬具的組成部分。例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中提到“買了一匹駿馬,一付鞍鞴”,即指整套馬鞍及裝飾配件()。
2.相關延伸
- 與“鞍韂”的區别:
“鞍韂”(ān chàn)是墊在馬鞍下方、垂于馬腹兩側的擋泥部件,屬于“鞍鞴”中的具體配件之一。例如李賀詩句“無人織錦韂”即描述此物()。
3.文化背景
- 古代馬具不僅注重實用性,也強調裝飾性。鞍鞴的材質、紋飾常體現騎者身份,如樂亭大鼓《雙鎖山》中“八寶花的鞍韂”即通過華麗裝飾凸顯角色地位()。
4.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鞍鞴”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方言(如涼州方言提及“鞍韂”),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指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醒世恒言》原文或古代馬具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鞍鞴》的意思
《鞍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馬背上的鞍和鞴(或稱作鞅),是古代用于騎乘和挽車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将《鞍鞴》拆分成:
鞍(韋部,14畫) + 鞴(鞣部,20畫)
來源
《鞍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一文中,用以比喻事物的利益和喜悅。
繁體
《鞍鞴》的繁體字為「鞍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漢字的形狀和現代不同。《鞍鞴》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為「鞍韝」。
例句
1. 他熟練地換上了馬背上的鞍鞴。
2. 鞍鞴的紋飾十分精美。
組詞
鞍架、鞍座、鞍囊、鞴韋
近義詞
鞍具、馬鞍、馬具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