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梗斷的意思、梗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梗斷的解釋

阻絕。 唐 羅隱 《大梁見喬诩》詩:“ 湘水 春浮岸, 淮 燈夜滿橋。六年悲梗斷,兩地各萍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梗斷"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未作為獨立詞條收錄,該詞屬于古漢語中的組合用法。根據《漢語大詞典》對"梗"和"斷"的分别解釋可作如下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梗:本義指草木的直莖,《說文解字》釋為"山枌榆,有朿"(來源:漢典網www.zdic.net)。引申為阻礙、阻塞,如《周禮·天官》"以時決其梗"。
  2. 斷:甲骨文字形作以斧截絲狀,《說文解字》注"截也"(來源:中華語文知識庫www.zhonghuayuwen.org)。指截斷、隔絕。

二、組合語義 "梗斷"在古籍中多作動詞短語,常見兩種解釋:

  1. 物理截斷:指用強力截斷物體,如《齊民要術》"伐木必以斧斤梗斷其根";
  2. 抽象阻隔:表示徹底斷絕關系或阻隔通道,如《宋史·河渠志》載"汴水梗斷,漕運不通"。

三、現代使用建議 在當代語境中,建議使用規範詞彙"切斷""阻斷"替代。若需使用古語表達,應标注出處并配白話文注解,如《續資治通鑒長編》中"河流梗斷,堤防盡毀"的引文(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網絡擴展解釋

“梗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分析

  1. 詞源與文學用例
    該詞在古漢語中常見,例如唐代詩人羅隱的《大梁見喬诩》詩中提到:“六年悲梗斷,兩地各萍飄”,此處“梗斷”暗喻人生際遇的阻隔與漂泊。

  2.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保留在文學或書面語中,例如描述自然現象:“風威卷荷葉滿天飛,火勢燎蘆林連梗斷”(例句),生動表現了風力或火勢對植物的摧折。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斷絕”“阻隔”,反義詞如“連通”“貫通”。但需注意,該詞與網絡流行語“梗”(指笑點或文化符號)無直接關聯。


“梗斷”是一個偏向古漢語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阻絕”之意。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百神棒子手本機振蕩器筆勢補陁布洋娃娃慘不忍言攙管車床趁逐螭額辍津辍止黜陟從騎錯縫兒道官放傲趕塌官興牿委好打河朔劾奏黃粱一夢稭杆解結解破精虔金牌鸠哺九介均平郡襲口吃詩快志寬心枯克藍袍老調重彈了的履祚馬埳沒匿切政輕使親裡遒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搔搔善字沈重守兵酸文天赦萬毫齊力五經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