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寡昩。知識淺陋,不明事理。 南朝 梁 沉約 《改天監元年恩诏》:“朕以寡闇,命不先後,寧濟之功,屬當期運。” 南朝 梁 沉約 《與謝朏敕》:“吾以菲德,屬當期運,鑒與吾言,思隆治道,而明不遠燭,所蔽者多,實寄賢能,匡其寡闇。”
“寡闇”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如下:
指知識淺陋、不明事理,常用于自謙語境,表示對自身能力或見識的謙虛表達。例如南朝梁沈約在诏書中自稱“朕以寡闇”,意為“我因見識淺薄……”。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缺乏光亮、昏暗”,但這一釋義在其他文獻中較少見,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孤陋寡聞”“才疏學淺”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朝文獻原文。
《寡闇》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guǎ ān,意為幽暗、昏暗的樣子。
《寡闇》的部首是宀(寶蓋),共有14個筆畫。
《寡闇》是古代漢語詞彙,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吾寡闇聞中宮之事”。
《寡闇》的繁體字為《寡闇》。
古時候,《寡闇》的寫法有些不同,寫作“寡闇”,但義同。
1. 這個房間太寡闇了,我連黑闆上的字都看不清楚。
2. 他身處寡闇的環境中,一度感到迷茫和孤獨。
寂寥寡闇、寡闇凄涼、昏暗寡闇、幽暗寡闇。
幽暗、昏暗、陰暗、暗淡。
明亮、光明、明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