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俗的意思、垢俗的詳細解釋
垢俗的解釋
指塵俗。 明 高啟 《法真》詩:“連徵終不就,皦皦離垢俗。”
詞語分解
- 垢的解釋 垢 ò 污穢,髒東西:污垢。泥垢。牙垢。垢膩。垢穢。垢敝(又髒又破)。 同“诟”。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垢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批評低俗行為)
指低俗、粗鄙的言行或風氣,常用于批評不文明現象。
- 構成分析:由“垢”(污穢,引申為不潔淨)和“俗”(庸俗、粗俗)組合而成,強調行為或言語的低級、缺乏文化内涵。
- 使用場景:多用于指責舉止不雅之人,或形容某些場合缺乏格調。
二、擴展含義(脫離塵世)
部分文獻(如明代高啟詩句)中,“垢俗”被引申為“塵俗”,指代世俗生活。
- 示例:明代高啟《法真》詩:“連徵終不就,皦皦離垢俗。”意為遠離塵世紛擾。
三、使用注意
- 作為成語時,側重批評低俗;作為文學表達時,可指脫離世俗。
- 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更傾向“塵俗”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古籍或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垢俗》的意思
《垢俗》這個詞是指人們行為言談中的玷污、糟蹋和低俗的表現。它是一個貶義詞,用于形容社會中存在的不道德、不文明和粗俗的行為。
部首和筆畫
《垢俗》這個詞的部首是“土”字,部首的意義是土地。它的筆畫數是11畫。
來源和繁體
《垢俗》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穀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字體是以篆書為基礎的。《垢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差異,但基本上保留了字義和發音。
例句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充滿垢俗,完全沒有紳士的風度。
組詞
垢膩、垢病、世俗、庸俗
近義詞
粗俗、低級、庸俗、惡俗
反義詞
雅緻、高尚、典雅、文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