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后汉书·李固传》:“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梁书·武帝纪上》:“功遂身退,不祁荣满。”参见“ 功成身退 ”。
“功遂身退”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经典成语,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并附权威来源参考:
“功遂身退”指功业成就后主动退隐,不居功自傲。语出《老子》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为功业达成后抽身而退,符合自然规律(天道)。
来源: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第九章释义。
“功遂”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遂”字释义。
“身退”
来源: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九章注译。
整体内涵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功遂身退”词条。
道家思想根基:
源于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辩证观,主张事物发展到顶峰时需主动收敛。
来源:任继愈《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九章解读。
历史典型例证:
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张良辅刘邦建汉后归隐修道,均被视为实践范例。
来源:《史记·货殖列传》《史记·留侯世家》(中华书局点校本)。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功遂身退”用例。
“功遂身退”是融合道家哲学与处世智慧的成语,强调功业圆满时主动退隐的生存策略,至今仍具现实指导价值。
“功遂身退”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功业成就后主动隐退,不再留恋权位,常与“功成身退”同义。出自《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这一理念在现代仍被推崇,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保持清醒,避免因贪恋权势招致祸患,强调进退有度的智慧。
暗夫百一蓓藟碑宇部居不卸长忧愁人窗纱腠会蹉跌羝乳递奏鹅儿肠尔馨返观内照富而好礼富蕃赋颂瓜衍之赏硅酸盐孤豚后先黄章虎变龙蒸煇赫嘑头加减积金至斗酒功骂大街梦熊之喜门隟懦响屏幛破艳迁代骞越签治青岚仁宇入览三皈三袭僧纲善策山高海深石脑油水镖吮痈舐痔疏冗俗滥投擿吐芽妄心挽世威暴岘山泪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