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人的意思、共人的详细解释
共人的解释
(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 恭 ”。《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朱熹 集传:“共人,僚友之处者也。” 胡承珙 后笺:“此共人,后儒多指在朝僚友言之。”
(2).指 吴 越 之人。《逸周书·王会》:“共人玄贝。” 孔晁 注:“共人, 吴 越 之蛮。”
词语分解
- 共的解释 共 ò 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 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 总计,合计:共计。总共。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共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主要依据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其核心含义有两个方面:
-
指志同道合或共同供职的同僚:
- 释义: 此义项中的“共”通“恭”或“供”,表示恭敬、供职。“共人”指共同供职于朝廷或官府,且志趣相投、行为敬谨的同僚。含有互相敬重、志同道合的意味。
- 出处与例证: 此义项主要源自《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这里的“共人”即指与诗人一同在外供职、志同道合的僚友。后世注释多沿用此解。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共人”的第一义项解释为“犹敬人”,并引《诗经》此句为例。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在讲解《诗经》时也采用此说。袁梅《诗经译注》将“共人”译为“恭谨尽职的人”,指同僚。
-
指古代王侯的谦称:
- 释义: 此义项中的“共”读作 gōng,是“恭”的古字。“共人”是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意为“恭谨之人”或“鄙人”。
- 出处与例证: 此用法可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过郑,郑伯不在,伯有廷劳于黄崖,不敬。穆叔曰:‘伯有无戾于郑,郑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弃之,何以承守?郑人不讨,必受其辜。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敬可弃乎?’及郑,伯有廷劳于鄬,又不敬。穆叔曰:‘叔向曰:伯有将死矣!诗曰: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伯有失其仪矣。君其慎之!’公曰:‘共人之谓也。’” 此处鲁襄公自称“共人”。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亦收录此义项,解释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并引《左传》此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在注释此句时明确指出:“共人,鲁襄公自称。共音恭,敬也。共人,谦词。”
“共人”的核心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指向两类对象:一是志同道合、恭敬供职的同僚(源自《诗经》),二是王侯自称的谦词(源自《左传》)。其意义与“恭敬”密切相关。现代汉语中此词已罕用,主要用于解读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
“共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gòng rén,其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1.古典含义
- 指恭敬供职的同僚
根据《诗经·小雅·小明》中“念彼共人,涕零如雨”的记载,朱熹注解“共人”为“僚友之处者”,即共同任职的同僚。此处的“共”通“恭”,强调恭敬谨慎的态度(、3、4、6均提及这一解释)。
2.其他释义
- 指吴越地区的人
《逸周书·王会》中提到“共人玄贝”,孔晁注“共人”为“吴越之蛮”,但此用法较为生僻,现代罕见。
- 现代引申为“共同的人民或利益”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如),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共”字字面意义的延伸。
3.使用场景
- 古典语境中多用于描述同僚关系,如诗句或历史文献。
- 现代较少使用,若需表达“共同的人民”或“合作精神”,需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
“共人”的核心含义源自《诗经》,指代恭敬谨慎的同僚;其他解释或为生僻用法,或为现代引申。建议在古典文学分析中优先采用“同僚”释义,现代语境需注意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爱答不理百念柏油纸本望表核驳放残篇嘈嗷产物趁途赤髀持盈守成抽纱慈悲为怀刺股打滑挞道在屎溺飜黄倒皂箇时个事恭喜苟随光施寒带耗子江鼍煎镕金宝牌精本金兽符克罗米豤请袴襦歌辽塞六子卖饼家尼庵诮姗清迈日堙月塞桑本爽笏四眺悚戴特秀铁丝牀颓老涂饰蔚蓝文察握槊卧榻之侧﹐岂容鼾睡窝线乌蒙雾锁五星三宵溃枭鸾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