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稱“采暖”。用人工方法保持室内一定溫度(一般在20°c上下)的技術。分兩種:(1)集中供暖。由熱源集中制備的熱水或蒸汽,通過管道輸送到各房間内的散熱設備,将熱量散發;或将空氣集中加熱後用風管分送到各個房間。(2)就地(局部)供暖。設在室内的火爐、電爐、空調器等就地産生和散發熱量。也有用火牆、火炕供暖的。
供暖是指通過人工方法向建築物供給熱量,以維持室内適宜溫度的技術和服務,主要解決寒冷季節的采暖需求。以下是詳細解釋:
供暖的核心功能是調節室内溫度,通常通過消耗能源(如燃氣、電力、熱水等)實現。根據國家标準《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736-2012),供暖是“通過消耗能源向室内供給熱量,使室内保持生活或工作所需溫度的技術、裝備及服務的總稱”。
集中供暖
由熱源集中制備熱水或蒸汽,通過管網輸送至用戶散熱設備,具有清潔、成本低的特點。例如市政熱力系統即屬此類。
分散供暖
根據《住宅設計規範》(GB50096-2011),采暖期室内溫度應不低于18℃(室外平均溫度高于-7.6℃時)。部分早期文獻提到一般控制在20℃左右。
供暖技術最早可追溯至人類使用火炕、火牆等原始方式禦寒。現代供暖技術從分散逐步向集中化、節能化發展,如熱交換站的應用。
如需了解具體供暖系統參數或政策細節,可參考《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等國家标準文件。
供暖是指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提供室内的溫暖空氣或熱水,以保持舒適的室内溫度的行為。供暖常見于冬季或寒冷地區,可以為居民或建築物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供暖的部首是“共”,拆分為“力”和“口”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供暖一詞最早源自于古代文字,“供”意為共同提供,把暖氣提供給他人,而“暖”則是指溫暖的意思,将其結合就成了供暖。不過,在古代供暖是以火爐或火盆為主要手段,與現代的供暖方式有所不同。
供暖的繁體字為「供」「暖」。
古時候,供暖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供”字的古代寫法為“共”,它的上方有一個“卩”,表示與火有關。而“暖”字古代寫作“渜”,它的上面是水字旁表達了溫暖的狀态。
1. 冬天來了,家裡的供暖系統可以讓我們保持溫暖。
2. 建築物需要進行供暖,以确保住戶的舒適度。
供暖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有關的詞彙,例如:
1. 供暖系統
2. 供暖設備
3. 供暖費用
4. 供暖效果
5. 供暖服務
與供暖具有相似意思的詞語是“取暖”,它們都是指為了保持溫暖而采取的行動。而反義詞可以是“散熱”,指的是室内溫度過高需要通過散熱設備來降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