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津浦鐵路的意思、津浦鐵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津浦鐵路的解釋

從天津到江蘇南京長江北岸的浦口。長1010千米。1912年築成。現為京滬鐵路一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津浦鐵路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條重要的鐵路幹線,其名稱由起止地簡稱組合而成。"津"指直隸省天津(今天津市),"浦"指江蘇省浦口(今南京市浦口區)。該鐵路北起天津,南至浦口,全長約1009公裡,于1908年分段開工,1912年全線貫通,是連接華北與華東的關鍵交通樞紐。

一、曆史背景與建設意義

津浦鐵路的修建源于《津浦鐵路借款合同》,由英德兩國提供貸款并主導工程技術。其建設打破了長江、黃河的天然阻隔,首次實現華北平原與長江下遊的陸路直連,極大促進了沿線經濟貿易與人口流動。鐵路途經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成為南北物資運輸的大動脈,對近代中國工業化進程和城市發展(如濟南、徐州)産生深遠影響。

二、名稱的文化内涵

從漢語構詞法看,"津浦"屬典型"地名縮略複合詞":

三、社會影響與文學印記

該鐵路在近代社會變革中扮演多重角色: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成為軍事運輸要道;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時,津浦路工人發起聲援罷工。文學領域,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父親穿越鐵道線的場景即發生在浦口火車站,使其成為現代文學的重要意象載體。

四、技術特征與遺産保護

鐵路采用1435毫米标準軌距,跨越黃河時建成當時亞洲最長的鐵路橋(濟南泺口黃河鐵路橋,現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現存浦口火車站舊址、天津西站老站房等均被列為工業遺産,見證了中國早期鐵路工程技術的發展。

五、現代演變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津浦鐵路與滬甯鐵路接軌形成京滬鐵路幹線。原浦口至南京段改稱"京滬鐵路南京樞紐",天津至徐州段今屬京滬線北段,徐州至浦口段更名為"京滬鐵路滬甯段",其曆史功能已融入現代鐵路網絡。


主要參考來源:

  1.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近代鐵路檔案彙編》
  2. 《漢語地名學導論》(語文出版社)
  3. 南京博物院《津浦鐵路與近代社會變遷特展》圖文集
  4. 國家文物局《中國工業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津浦鐵路是中國近代重要的鐵路幹線,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概況
    津浦鐵路北起天津,南至江蘇南京浦口,全長約1009-1013公裡(不同測量标準差異),途經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設站85個。1912年全線貫通,現為京滬鐵路的一部分。

  2. 修建背景與過程

    • 原計劃為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後因借款和路線調整改為連接浦口。
    • 1899年清政府與英、德籤訂借款合同,1908年開工,分南北兩段:北段由德國承建,南段由英國承建。1912年黃河鐵橋竣工後全線通車。
  3. 曆史意義

    • 中國首條由外國貸款修建的鐵路,也是清代修建速度最快的鐵路(僅4年)。
    • 促進了沿線城市發展,如蚌埠因設站迅速崛起。
    • 軍事戰略價值顯著,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為南北交通要道。
  4. 後續演變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後,津浦鐵路與滬甯鐵路貫通,合并為京滬鐵路。

  5. 名稱與現狀
    原名“津浦”取自天津和浦口,現為京滬鐵路北段,仍承擔重要運輸職能。

注意:部分資料誤稱其為“中國第一條鐵路”(實為唐胥鐵路),其實際建成時間為1912年,而非1876年(需修正)。

别人正在浏覽...

常器車行蟲蟲純正從天代解打離婚得中二辭放絕繁總風憲官關閈孤厲過電古心杭莊荷葉杯荒幼花鑷圜轉畫堂壺蠭輝赫谏詞狡澤金疊井位酒面擊轊老草良死罹法留客冥藏敏濟拏雲内道場齧梨拟合矃目巧曆青襟子權正上年食地識時通變飾紋時移事遷樹明樹同拔異算術恬穆天樞通鄰突尼斯誤人銷蝕謝遊橋西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