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工。《北史·李彪傳》:“今時浮華相競,情無常守,大為消功之物,巨制費力之事,豈不謬哉?夫消功者,錦繡彫文是也;費力者,廣宅高宇,壯制麗飾是也。”
“消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消功(拼音:xiāo gōng)意為“費工”,指耗費工時或勞動力。該詞源自古代文獻,主要用于描述對人力、時間的過度消耗。
古代典籍
最早見于《北史·李彪傳》:“今時浮華相競,情無常守,大為消功之物,巨制費力之事,豈不謬哉?”文中批評當時社會追求奢華,以錦繡雕文等“消功之物”浪費人力。
語境分析
古人用“消功”與“費力”并列,前者指精細工藝(如刺繡、雕刻)耗時,後者指大型工程(如建築)耗力,共同反映對社會資源浪費的批判。
現代漢語中,“消功”一詞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修辭表達,例如形容複雜工藝或低效流程對時間的消耗。
“消功”是一個具有曆史批判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對人力物力的非必要消耗。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北史》原文或相關漢語研究資料。
《消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第一個字“消”分解成了“⺍”和“小”,第二個字“功”分解成了“工”和“力”。總共使用了5個部首和7個筆畫。
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文化,由于其深厚的曆史和廣泛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到繁體字的書寫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差異。其中,“消”字的繁體寫法為“消”,而“功”字的繁體寫法為“功”。雖然在繁體字中有所差異,但其意思和用法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以下是一個關于“消功”的例句:他通過不斷練習消功,提高了自己的身體素質。
與“消功”相關的組詞包括:“消除”、“功夫”等。例如:“我們需要采取措施來消除環境污染。”,“他通過多年的功夫練習,成為了一位出色的武術家。”
“消功”的近義詞是“消除”,意思是減輕或清除某種事物。相反的意義的詞是“增益”,意思是增加或提高某種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