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徵的意思、明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徵的解釋

明顯的征驗;明證。《書·胤征》:“聖有謩勳,明徵定保。” 孔 傳:“徵,證;保,安也。聖人所謀之教訓,為世明證,所以定國安家。”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邢曹進》:“籲!西方聖人,恩祐顯灼,乃若是之明徵也。” 嚴複 《救亡決論》:“既設之後,雖學生年有出入,尚未聞培成何才,更不聞如何器使,此則北洋練兵練将,不用西法之明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徵”的漢語詞典釋義

“明徵”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明”與“徵”——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在古代典籍中有所體現。

  1. 字義分解:

    • 明 (míng): 本義指光線充足、清晰可見,引申為明顯、清楚、公開、明白、懂得、證明等含義。在“明徵”一詞中,主要取其“明顯、确鑿”或“公開表明、證明”之意。《說文解字》釋“明”為“照也”,即照亮、顯明之意。
    • 徵 (zhēng): 此字含義豐富,在“明徵”一詞中,主要取其“驗證、證明、證驗”或“迹象、征兆”之意(此義項古時亦常寫作“證”或“證”)。《說文解字》釋“徵”為“召也”,本指征召,後引申出驗證、迹象等義。《爾雅·釋言》有“徵,召也;證,驗也”之說,體現了其驗證的含義。
  2. 詞義解釋: 将“明”與“徵”結合,“明徵”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

    • 明顯的證據或确鑿的驗證: 指清晰可見、不容置疑的憑據或事實,用以證明某事或某理的真實性。強調證據的顯著性和可靠性。
    • 公開的證明或顯著的征兆: 指公開顯示出來、作為某種預示或證明的現象或迹象。強調其公開性和昭示性。
    • 明白地驗證或清楚地表明: 作為動詞性詞組(較少見),意指清楚地進行驗證或公開地予以表明。
  3. 古籍例證: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雖不屬最常用詞彙,但有其用例,體現了其含義:

    • 指明顯的證據/驗證:

      “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周易·系辭上》 (此處雖未直接用“明徵”二字,但“天垂象”、“河出圖,洛出書”被視為天道運行的“明徵”,即上天顯示的明顯征兆和驗證。)

    • 指顯著的征兆: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禮記·禮運》 (在古代,麟、鳳、龜、龍的出現常被視為祥瑞的“明徵”,即國家昌盛、君主有德的顯著征兆。)

    • 指公開證明/表明(動詞性):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 ——《左傳·昭公八年》 (此處“徵”即驗證、證明之意,“明徵”可理解為使驗證/證明清晰、公開。)

  4. 現代理解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明徵”一詞的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學術研究、曆史文獻解讀或特定語境中,用以強調證據的确鑿性、征兆的顯著性或驗證的公開性。其含義核心仍是“明顯确鑿的證據或驗證”或“公開顯著的征兆”。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明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明徵”指明顯的迹象或征兆,由“明”(明顯、清楚)和“徵”(征兆、預兆)組合而成,強調事物發展或事件發生前的顯著預兆。


二、曆史來源與文獻引用

  1. 古代典籍

    • 《尚書·胤征》中記載:“聖有謩勳,明徵定保”,意為聖人的謀略和功勳是安定國家的明證。
    • 唐代薛用弱《集異記》提到:“西方聖人,恩祐顯灼,乃若是之明徵也”,形容佛法的顯著靈驗。
  2. 近現代用例
    嚴複在《救亡決論》中批評洋務運動時,以“明徵”指代西法未被采納的明顯例證。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1. 描述自然或社會現象的預兆
    如:“彗星三見,布新除舊,厥有明徵”(《查字典》例句),說明天象變化被視為重大變革的征兆。

  2. 哲學或精神層面的覺醒
    例如:“一顆覺醒的靈魂……因為清醒而感到痛苦”,暗示思想轉變的鮮明标志。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上下文以便深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頒職綳扒崩籍常分柽乳侈驕川流不息誕説誕歎斷梗飛蓬費日風度伏膺改惡為善根除狗盜貫盈惡稔滾壩孩咍罕漫衡笄轟發江甯見赆賈肆結絡踦零錢井底看財奴連帥六郡南服南陸哦嗬旁引盤嵚疲匮芹菜清笳清署熱炕賞立深玄石鼓書院示優手語雙回門水火不容摅書貪垢咷嘑缇齊同類讬筆物鏡遐邁獻楚仙風險手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