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勸酧 ”。謂互相勸酒,敬酒。《資治通鑒·梁敬帝紹泰元年》:“ 薛嬪 有寵於帝,久之,帝忽思其與 嶽 通,無故斬首,藏之於懷,出 東山 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一座大驚。”《剪燈馀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坐中勸酧極至,語雜極至。”《天雨花》第二二回:“與君難訴離群恨,但和詩箋抵勸酬。”
“勸酬”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uàn chóu,其核心含義為互相勸酒、敬酒。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近義詞,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勸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勸告人們給予報酬或獎勵。其中的“勸”表示勸告,鼓勵,告誡的意思;“酬”表示報答,回報,報酬的意思。
《勸酬》的部首是“⾹”(香部),它是由“艹”和“⻌”組成。其中,“艹”表示植物;“⻌”表示行走。這個部首與文字的音義無關,起到了編碼的作用。
《勸酬》共有11個筆畫。書寫時,先寫出“⾹”部首,接着寫出“⺆”(冒部),再寫出下面的部分。整體上下分别組成:⾹⺆。
《勸酬》一詞來源于古代經書《論語》,其中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忍則民忍,主敏則民敏。《勸酬》,與之變者也。”這裡的“勸酬”指的是鼓勵和獎勵,以激發人們的積極性。
在繁體字中,《勸酬》的寫法為「勸酬」,整體結構沒有變化,隻是部首和一些筆畫形狀稍有不同。
古時候,《勸酬》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字形,此時常見的寫法有「勸賞」、「勸封」等變體。這些不同寫法都表示相同的意思,隻是字形形狀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勸酬》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勸酬》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上是關于《勸酬》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