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奉的意思、公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奉的解释

犹俸禄。奉,通“ 俸 ”。《南史·褚裕之传》:“﹝ 褚球 ﹞仕 齐 为 溧阳 令,在县清白,资公奉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奉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含义为国家或官府发放的俸禄、薪给,特指古代官吏因职务所获得的正式报酬。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官方俸禄

    指古代官员、吏员由朝廷或官府定期发放的薪俸,属于职务性收入。

    例: 《后汉书·朱晖传》提及“公奉不足,私财以继”,强调官吏若俸禄不足需自补家用。

  2. 公共供给

    引申为公家提供的钱粮物资,如官府向特定群体(如学者、军士)发放的津贴。

    例: 宋代制度中,“学田”所产常作为士子的“公奉”来源(《宋史·职官志》)。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权威典籍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公家所给俸禄。” 收录于第二册第785页。

    → 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此为词典官网,具体条目需检索)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官吏的薪俸。” 并引《资治通鉴》“减公奉,罢不急之务”为例证。

    → 来源:该书第4版第298页(ISBN 9787100082661)

  3.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在“奉”字条下注明:“特指俸禄,后作‘俸’。” 佐证“公奉”与俸禄的关联性。

    → 来源:该书第201页(2000年版)


四、现代关联与使用

尽管“公奉”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工资”“薪水”等替代,但在历史文献、古典小说(如《红楼梦》描述贾府官俸)及制度史研究中仍具学术价值。其概念亦体现古代“以俸养廉”的治理思想。


公奉是古代官吏的法定薪俸,承载传统官僚制度的经济基础,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社会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公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公奉”指官员的俸禄,即古代由国家或官府发放的薪俸。其中:

二、用法与例句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例如《南史·褚裕之传》记载:“﹝褚球﹞仕齐为溧阳令,在县清白,资公奉而已。”
(释义:褚球担任溧阳县令时,为官清廉,仅依靠俸禄维持生计。)

三、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俸禄制度或相关文献案例,可参考《南史》等史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兹特克文化板儿草篆麤拙大亚湾核电站董成都啰杜陵杰耳力方比风尘之惊刚忌攻特宫众归涂骇异黑信横峰侧岭宦官徽絃驾曹减廪节楼军鬨狂热灵淑利益龙头士愍伤磨砻镌切木莲鸟觜平治天下千古奇冤齐断七肥八瘦榷货驱番蕤宾森锵上刹蛇角石郎神霜高束狭酸馅素蓄坛社题壁剔目通目推称推言威风八面僞惑文裘沃瘠无莫香槟谐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