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的意思、高鹗的详细解释
高鹗的解释
(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号红楼外史,祖籍铁岭(今属辽宁),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一般认为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他所续,也有人认为是他与程伟元共同续写。有《兰墅诗抄》、《月小山房遗稿》等。
词语分解
- 高的解释 高 ā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在
- 鹗的解释 鹗 (鶚) è 鸟,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通称“鱼鹰”。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高鹗(约1738年—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云士,别号红楼外史。其名字在汉语词典中主要包含以下释义要点:
一、身份与生平
高鹗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文人,祖籍辽宁铁岭,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进士,曾任内阁侍读、刑科给事中等职。他因参与整理并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而闻名,与程伟元共同刊行“程高本”《红楼梦》。
二、《红楼梦》续作争议
高鹗最核心的文化关联是对曹雪芹《红楼梦》未完成部分的补缀。学界对其贡献评价不一:
- 积极意义:续作使《红楼梦》成为完整巨著,推动其广泛传播,结局符合封建伦理框架;
- 文学争议:部分研究者认为续写情节背离曹雪芹原意,如“兰桂齐芳”结局削弱悲剧性。
三、文学成就与影响
除《红楼梦》外,高鹗著有《高兰墅集》《月小山房遗稿》等诗文。其诗词风格清冷,善白描,但文学地位主要依附于《红楼梦》的传播史。现代红学研究将其定位为《红楼梦》经典化过程中的关键整理者。
参考资料
- 中华书局《红楼梦》校注本序言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清代卷》
- 《文学遗产》期刊“高鹗续书功过再评”专题论文
网络扩展解释
高鹗是清代文学家,因其参与整理出版《红楼梦》程高本而闻名,但围绕其生平和贡献存在一定争议。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 生卒年:多数资料记载为1758年11月17日(乾隆二十三年)—约1815年(嘉庆二十年),部分早期资料误作“约1738-约1815”。
- 字号:字云士(一说兰墅),号秋甫,别号兰墅、红楼外史。
- 籍贯:祖籍铁岭(今属辽宁),隶属汉军镶黄旗,先世清初迁居北京。
二、生平经历
- 科举与仕途:早年多次科考失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六十年(1795)进士及第;历任内阁中书、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
- 整理《红楼梦》:乾隆五十六至五十七年(1791-1792),应程伟元之邀参与整理《红楼梦》前八十回并续写后四十回,合刊为“程甲本”“程乙本”,使小说首次以完整面貌流传。
三、争议与评价
- 续写争议:
-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主要续作者,但因文风差异和结局处理,长期被批评为“狗尾续貂”。
- 现代研究: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等学者提出,高鹗更可能是整理者而非续作者,认为现存后四十回可能基于曹雪芹残稿修补而成。
- 历史地位:尽管饱受争议,高鹗对《红楼梦》的保存与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被誉为“红楼功臣”。
四、文学成就
- 个人作品:著有《月小山房遗稿》《兰墅诗钞》《砚香词》等,诗词风格受盛唐和花间派影响。
- 思想性格:早年放浪不羁,后期热衷仕途;文学创作涉及感怀、冶游、情感等题材,部分作品反映其矛盾心态。
五、总结
高鹗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的关键人物,其生平与作品折射出清代文人的仕途追求与文学理想。关于他的角色争议,仍需结合新近学术成果辩证看待。若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清代朱卷集成》《高兰墅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犍度北第蔽芾禀分碧芽卜名惭叹畅好道掺杂穿花凤初夏大粪待年恶哏哏恩牓方头不劣泛越皋伊公梼恒长黄草布火钻互为表里嘉良假名骄视介氏吉隆经折装极休款悉郎中飉戾罗酆硥鱼枚贾妙境溟洲木客大冢弄说袍哥彭越萍实强宗祈盼燃脐嚅哜三峨顺产死忌私慝谭言微中腾掀佻宕侻陋讬物感怀瓦粮羡盈晓察销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