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竹的意思、符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竹的解释

《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优詔忽临,又委之符竹。” 宋 王禹偁 《谢除翰林学士启》:“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请効官於符竹,岂意未谐私愿,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预深严之地。” 明 张居正 《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符竹之荣,而愿出入禁闥者,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闻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符竹”是一个源自汉代的历史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职职权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来源

“符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文帝纪》,指汉代两种信物:

  1. 铜虎符:用于调兵,分五枚,朝廷与郡守各持一半,需合符验证后方可发兵。
  2. 竹使符:用于政务传令,以五寸竹箭制成,刻有篆书编号,作为郡守执行命令的凭证。

词义演变

汉代后,“符竹”逐渐演变为郡守职权的代称。例如:


文化内涵

“符竹”体现了古代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控制方式,既象征权威,也强调程序合法性(如“符合乃听受之”)。明清时期,文人仍沿用此词表达对官职的谦逊态度,如张居正提及“符竹之荣”时,暗含对清要职位的向往。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符竹”主要用于历史文献解读或古典文学研究,日常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原文或唐宋文人的相关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符竹》这个词是指一个古代的文化用品,用来记录文字和绘画。下面是对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简短的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符竹》这个词的部首是“竹”,它由7个笔画构成。 来源:《符竹》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中。在古代,人们使用竹子制作的符号来记录文字和绘画,这就是《符竹》的起源。 繁体:《符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的汉字写法,以《符竹》为例,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整体来说,它的基本形状和意义与现代的写法相似。 例句:他使用《符竹》记录下了他的思考和创意。 组词:《符竹》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符竹文化”、“符竹绘画”等。 近义词:在这个具体的意义上,暂时我没有找到与《符竹》非常接近的近义词。 反义词:在这个具体的意义上,暂时我没有找到与《符竹》完全相反的反义词。 希望这些简短的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随时都可以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败群百叶仙人奔雷编捏不即不神称蕃承风乘广淡而不厌黨强笃学好古恶食法律责任凡生乏月沸涌凤求凰妇工甘霤孤琴含风河平鸿号怀渴慌急火术尖新建寘教旨甲烷惊世絶俗科则老货吏体六联离远陇头吟炉冶铭心镂骨默而识之摩垒諵詀平添坯销铺母廧咎如情妒却足撒货市儿首尾相援受息殊造天保土木八脱粒机文窗忤触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