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路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注音
二、基本含義
字面指山勢高峻、道路陡峭,形容路途艱險難行。比喻道路遙遠且充滿危險,常引申為完成某事的困難程度。
三、出處與典故
出自課文《朱德的扁擔》:“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裡,山高路陡,非常難走。”,描述了朱德同志在革命時期艱苦跋涉的情景。
四、同義詞與用法
五、延伸意義
除自然環境的艱險外,也可比喻人生或事業中遇到的巨大挑戰。
《山高路陡》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山路崎岖、險峻。
《山高路陡》由部首組成,其中,“山”由山字旁和山字底組成,具有3個筆畫;“高”由高字頭和高字腳組成,具有10個筆畫;“路”由辶和各字組成,具有13個筆畫;“陡”由阜字頭、士字底和峻字腳組成,具有16個筆畫。
《山高路陡》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的角色林黛玉的《賈政參賊見報告賽士姥姥女主人》中的詩才第五首:“海棠春睡短如缫,山高路陡馬如矯。最恨君知太虛境,不知何冢藏喬峰。”繁體字為「山高路陡」。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可以用篆書、隸書和楷書的寫法來呈現《山高路陡》這個成語。篆書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形态,隸書是篆書的演變形式,楷書則是現代書寫漢字的正規書寫方式。
1. 這段山路真是“山高路陡”,我們要小心行進。
2. 他在事業上遇到了“山高路陡”的挑戰,但他沒有放棄。
山峰、高山、陡峭、陡立等。
山高水長、險峻、崎岖不平等。
平坦、平緩、道路寬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