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杖的意思、負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杖的解釋

倚杖;扶杖。《禮記·檀弓下》:“ 公叔禺人 遇負杖入保者息。” 鄭玄 注:“見走辟 齊 師将入保,罷倦加其杖頸上,兩手掖之休息者。” 晉 劉琨 《答盧谌詩》序:“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唐 王績 《遊仙詩》之三:“結衣尋野路,負杖入山門。” 清 歸莊 《跋先君贈沉翁詩》:“回思先君負杖逍遙之年,已閲二紀,所勒銘之杖,亦久失之,惟詩卷長留天地間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倚杖、扶杖,常用來描述人依靠手杖行走或休息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古籍例證

  1. 《禮記·檀弓下》
    記載“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描述百姓為躲避齊軍逃入城堡時,因疲憊而扶杖休息的場景。

  2. 晉代劉琨《答盧谌詩》序
    “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通過扶杖踱步吟詩的動作,表達内心憂憤的情感。

  3. 唐代王績《遊仙詩》
    “結衣尋野路,負杖入山門”,描繪詩人扶杖入山門的閑適畫面。


使用特點


注意區分

“負”在“負杖”中并非“背負”義,而是“倚靠”,需與“負荊請罪”等詞彙中的“負”(背負)區分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杖

負杖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拄着杖子行走。它的拆分部首是貝和木,總共有12畫。

負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時候人們常常用杖子來輔助行走。所以,負杖一詞就是指人們肩負着杖子行走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負杖的寫法和簡體字是一樣的。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比如,負杖在古代的寫法是“負杖”。這種寫法和現代有細微的變化,但整體上還是比較相似的。

以下是幾個關于負杖的例句:

1. 他年事已高,但仍然能夠負杖獨自行走。

2. 奶奶負着杖子,堅定地走過了長長的小巷。

有關負杖的一些組詞可以包括:負重杖、負重行杖、負重杖子等。這些詞語也都是與拄着杖子行走相關的。

與負杖近義的詞語可以有拄杖、扶杖、倚杖等,它們都表示使用杖子行走的意思。

負杖的反義詞是放下杖,表示不再使用杖子來輔助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