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與的意思、給與的詳細解釋
給與的解釋
亦作“ 給予 ”。使對方有所得。《後漢書·章帝紀》:“今肥田尚多,未有墾闢。其悉以賦貧民,給與糧種,務盡地力,勿令遊手。”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又 貞元 中要乳母皆令選寺觀婢以充之,而給與其直。” 清 李漁 《奈何天·籌饷》:“這等請問邊上的米價,貴賤何如?若有銀子給與邊軍,他還買得出麼?” 魯迅 《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 尼采 就自诩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隻是給與,不想取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結婚,身體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絕頂聰明,然而他給予人的卻是那麼一種沉滞的懶怠之感。”
詞語分解
- 給的解釋 給 (給) ě 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給。 把動作或态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替,為:給大家幫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把,将: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給 (給) ǐ 供應:供
- 與的解釋 與 (與) ǔ 和,跟:正确與錯誤。與虎謀皮。生死與共。 給:贈與。與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與。與國(相互交好的國家)。 〔與其〕比較連詞,常跟“不如”、“甯可”連用。 贊助,贊許:與人為善。 取
網絡擴展解釋
“給與”是中文中一個動詞短語,通常表示主動提供、賦予或交付某物或某種權益給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将具體的物品、抽象的權利、機會、幫助等主動傳遞給他人。例如:
- 物質層面:公司給與員工年終獎金
- 精神層面:老師給與學生鼓勵
2.詞性特點
- 動詞性:需搭配賓語(如“給與支持”“給與機會”)
- 書面化傾向:較“給”更正式,常見于公文、合同等場景
3.近義詞對比
詞語 |
區别 |
給予 |
完全同義,使用頻率更高 |
賦予 |
側重授予權力/使命等抽象概念 |
授予 |
多用于正式榮譽、稱號 |
4.常見誤用
- 錯誤搭配:不可直接接雙賓語(✘“給與他一本書” → ✔“給與他獎勵”)
- 混淆“給以”:“給以”需接抽象名詞(如“給以關注”),而“給與”對象更具體
5.特殊用法
在法律文書中,“給與”可能特指義務性交付(如“違約方需給與賠償”)
建議:日常使用中優先選擇“給予”,二者可通用,但需注意語境正式程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給與(gěi yǔ)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給予、提供或施予。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纟(sī)和才(cái),其中纟表示纖維,才表示人的能力。給與是一個動詞,用來描述一個人将某物或某種幫助提供給另外一個人。
據說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篆字書寫,它是一個與現代漢字“給”相似但又有一些差别的字符。較早的“給與”漢字由左邊的兩個劃與右邊的一個無劃組成。由于在時間的推移中,這個字的外觀發生了改變,現在的“給”字隻保留了右邊的“㇏”一劃。
雖然現代簡化漢字寫法已經把“給與”寫成了“給”,但在繁體字中,它仍然保持着原來的形态,即由左邊的兩個劃與右邊的一個無劃組成。
以下是一些使用給與這個詞的例句:
1.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們足夠的關愛和教育。
2. 他樂意給與幫助,真是個熱心腸的人。
給與這個詞還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彙,例如給予、給出、給力等。近義詞有提供、供給、賦予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剝奪、收回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