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懼發抖的樣子。 陳登科 《活人塘》七:“擡頭一看,見地上躺着一個受傷的人民*********,格抖抖的打了一個寒戰,兩眼一花,地在搖,腦子打橫。”
“格抖抖”是一個漢語疊詞,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恐懼、寒冷或緊張而身體發抖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的核心含義為驚懼發抖的樣子,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描述人物在極端情緒或寒冷環境下的生理反應。例如陳登科《活人塘》中的描寫:“格抖抖的打了一個寒戰”,生動展現了角色因看到受傷士兵而産生的恐懼與身體顫抖。
近義詞:戰戰兢兢、瑟瑟發抖、哆哆嗦嗦
反義詞:鎮定自若、泰然處之
《格抖抖》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華北地區使用。該詞代表着“搖晃”、“顫動”的意思。
《格抖抖》的構成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氣”和“手”。根據康熙字典,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1。
《格抖抖》一詞來源于方言,目前沒有确切的出處。該詞的繁體字是「格抖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格抖抖》這個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可能是「格抖抖」。
1. 他的手微微一抖,把茶杯差點摔破。
2. 車子在破舊的路上行駛,格抖抖地颠簸着。
格抖抖的動作、格抖抖的跳動、抖抖不定、抖抖發抖
顫抖、戰栗、搖晃
穩定、平靜、安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