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齑淡飯的意思、黃齑淡飯的詳細解釋
黃齑淡飯的解釋
指粗惡的飯食。同“黃齑白飯”。
詞語分解
- 黃齑的解釋 亦作“黃虀”。亦作“黃韲”。.鹹腌菜。 宋 朱敦儒 《朝中措》詞:“自種畦中白菜,醃成甕裡黃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見舂了幾升陳米,煮下半甕黃虀。”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
- 淡飯的解釋 亦作“ 淡飰 ”。簡單、不講究的飯食。 晉 王獻之 《東近帖》:“若 獻之 弊于淡飰,飲得春風,氣惛亂言,故欲熱,復食酒,為腹可耳。” 宋 陸遊 《病思》詩:“數匙淡飯支殘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網絡擴展解釋
“黃齑淡飯”是一個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發音:huáng jī dàn fàn
- 結構:聯合式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形容生活清苦
- 字面含義:
- 黃齑:指鹹菜或發黃的腌菜;
- 淡飯:無味的粗劣飯食。
合指粗劣、簡陋的飲食,比喻生活貧寒。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卷:“房德日常不過黃齑淡飯,尚且自不全,間或覓得些酒肉,也不能夠趁心醉飽。”
-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多用于描述生活條件艱苦或自謙飲食簡單。
- 示例:
“他本是富家娘子,怎挨得我這裡黃齑淡飯?”(《醒世恒言》)
近義詞與擴展
- 同義詞:黃齑白飯、粗茶淡飯、箪食瓢飲。
- 反義詞:錦衣玉食、山珍海味。
- 文化背景:古代常用此類成語反映社會階層差異,如士人清貧或百姓日常。
注意
- 部分資料誤将出處歸于《詩經》,實際源自明代小說。
- 現代多用于自謙或文學描寫,非日常口語。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醒世恒言》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齑淡飯:一個質樸的詞彙
黃齑淡飯,又稱為黃粱米飯,是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形容清淡的飯食。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齑淡飯這個詞彙由5個漢字組成。其中:
- 黃的拆分部首是⺤,總共6個筆畫。
- 齑的拆分部首是齊,總共17個筆畫。
- 淡的拆分部首是水,總共11個筆畫。
- 飯的拆分部首是食,總共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黃齑淡飯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原指将黃齑(由黃豆發酵制成的湯)拌入淡飯中食用。繁體形式為黃齏淡飯。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黃齑淡飯的漢字寫法略有差異。其中:
- 黃:逆時針旁 + 日
- 齑:口 + 又 + 田 + 己
- 淡:氵+ 旦
- 飯:更文封 + 食
例句
下面是幾個使用黃齑淡飯這個詞彙的例句:
- 他更喜歡黃齑淡飯而不是重口味的菜肴。
- 年輕人越來越不習慣吃黃齑淡飯了,更喜歡香辣口味的菜肴。
- 她幾乎每天都吃黃齑淡飯,因為她注重健康飲食。
組詞
與黃齑淡飯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黃齑淡飯的近義詞可包括素食主義、清湯淡水等。而辣味火鍋、重口味菜肴則可以作為它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