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头讲章的意思、高头讲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头讲章的解释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闢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纔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去,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纔得讲完。”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他们似乎并没有《教育学概论》或‘高头讲章’的待定稿,藏之名山。”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鬼囁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 徐灵胎 《刺时文》云:‘案头放高头讲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头讲章"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代内容空洞、刻意堆砌辞藻的学术论述或文章。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文人对八股文风的批判,由"高头"与"讲章"两个意象复合构成——"高头"指古书天头处批注的浮泛评论,"讲章"则特指科举应试的程式化范文。

从语义演变角度考察,《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经书正文上端的空白处所写的讲解文字,后多指内容空泛的议论"(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这种文体特征在明清科举制度中尤为突出,考生为迎合考官,往往在文章开篇堆砌华丽词藻,实则缺乏实质性见解,逐渐演变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用于批评学术写作或演讲中存在的华而不实现象。如北京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研究》指出:"高头讲章式的论文虽辞藻考究,但缺乏问题意识与创新价值,本质上是对学术规范的背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其贬义色彩提醒着知识传播者应注重内容的实质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高头讲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基本释义

该词原指古代经书排版格式:在正文上方留有较宽空白,用于刊印讲解性文字,这些注释部分被称为“高头讲章”。后引申为泛指带有详细注释的经书或类似格式的典籍。


出处与演变

  1. 来源:最早见于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描述学者研读经书时需结合注释理解正文的情景。
  2. 演变:从具体排版术语逐渐扩展为代指带有权威注解的经典文本,甚至用于形容形式刻板的学术内容。

用法与示例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史研究领域。其结构特点(正文与注释分栏)在中国传统典籍(如《四书章句集注》)中仍有体现。

别人正在浏览...

鞍鞴安边白蕲半疯儿班级辩才宾阶碧檐薄责财币采香泾漕贡产道翠呆呆盗患犯忌废寝忘飱黼筵垢黩孤寂国军沍结贾盭蕉纱疾博计枢连理分枝奁资李白桃红民膏排娖陪口平绿破缺箝击迁沙齐俗犬封国让叙饶放阮巷蕊珠宫辱贶善静深刺腧髓伸大拇哥石谼始马矢室鼠径説得去四密缩缩蹑蹑体现土坪网罗梧叶题诗闲燥泄慢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