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梢的意思、篙梢的詳細解釋
篙梢的解釋
熟練的船工。《資治通鑒·隋炀帝大業九年》:“ 玄感 選運夫少壯者五千餘人, 丹陽 、 宣城 篙梢三千餘人,刑三牲誓衆。” 胡三省 注:“篙梢,習於用舟者。”
詞語分解
- 篙的解釋 篙 ā 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撐船工具:竹篙。篙工。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梢的解釋 梢 ā 樹枝或條狀物的末端:樹梢。末梢。梢頭。梢林。 末尾:眉梢。收梢。 古代奏樂時拿的竿子。 古同“艄”,船舵尾。 梢 à 像圓錐體的形狀。 柱形物體的橫剖面向一端面逐漸縮小的形式。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篙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
基本詞義
指熟練的船工,特指擅長撐船、熟悉水性的船夫。該詞由“篙”(撐船的竹竿或木杆)和“梢”(船尾,代指船隻)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用篙掌控船尾的人”。
-
曆史出處與注解
該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隋炀帝大業九年》,記載楊玄感起兵時曾挑選“丹陽、宣城篙梢三千餘人”。元代學者胡三省對此注解:“篙梢,習於用舟者”,進一步明确其含義為熟悉行船的熟練水手。
-
結構與用法分析
- 構詞:複合詞,通過“篙”(工具)與“梢”(位置)結合,體現職業特性。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古代水運場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
相關擴展
在古漢語中,類似詞彙還有“艄公”“舟子”等,均指代船夫,但“篙梢”更強調技術熟練性,可能與特定曆史事件或地域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資治通鑒》中的具體語境,可參考、等來源的原始文獻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篙梢》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竹(⺮)”,表示與竹子有關;第二個部首是“手(扌)”,表示與手有關。整個漢字的筆畫數是10畫。
“篙梢”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船舶用語。它指的是船尾的木制杆子或竹子,用于控制船的方向。它在水上行駛時,由船工握住篙梢并向不同的方向施力,從而改變船的航向。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篙梢”。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篙梢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基本的結構和意思仍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船夫緊握着篙梢,用力向左轉動,船便轉向河道的左岸。”
一些與“篙梢”相關的組詞包括:篙筏、篙船、篙手等。
與“篙梢”相似的詞語有:舵柄、舵輪等,它們都與控制船隻方向有關。
與“篙梢”相反的詞語是:無篙梢、無舵等,它們表示沒有船舶控制的手柄或裝置。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