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沔水》:“ 江 水又東逕 穴湖塘 ,湖水沃其一縣,并為良疇矣。” 唐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驿樓作》詩:“漁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疇。” 清 趙翼 《過青田訪劉誠意故宅》詩:“其上一洞天,良疇千頃闢。”
“良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良疇指肥沃的田地,常用于形容農業資源優越的土地。例如:
“良疇”從字面到引申義均與“優質資源”相關,既可具象指代良田,也可抽象表達對環境和能力的贊美。其作為名字的用法則融合了傳統文化中對土地與品德的重視。
《良疇》是一個中國漢字詞彙,在日常使用中,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或領域的狀況良好和富饒。它寓意着繁榮、富裕、充滿活力。良疇可以用于形容土地、社會、經濟、事業等各個方面。
《良疇》由兩個部首組成:艮(gèn)和田(tián)。艮是指山,田是指田地。這兩個部首分别位于詞彙的上下兩部分。良的筆畫數為7,疇的筆畫數為10。
良疇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是由古代中國人通過觀察大地的情況得出的一個成語。它的構成是由兩個有意義的字組合而成,這兩個字分别是良和疇。後來,人們将這個成語作為一個形容詞來使用。
在繁體字中,良疇的書寫形式為「良疇」。
在古代,良疇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良在古時候寫作「良」,而疇則寫作「壽」。這是因為漢字的形态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
1. 這個地區的農業十分發達,是個真正的良疇。
2. 這個城市的商業環境非常繁榮,是創業者的良疇。
3. 他的事業一直在良疇中發展,收入也一直在增加。
組詞:良地、良田、良草地、良朋、美良、良機
近義詞:富饒、興盛、繁榮、昌盛、豐富
反義詞:荒涼、貧瘠、蕭條、頹廢、困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