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惶恐。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悔吝百端,憂懼兢戰。”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明堂加恩第二表》:“怔營無措,兢戰失圖。”
“兢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最早出自《左傳·僖公十三年》:“兢兢戰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人在危急時刻的審慎态度,如同站在深淵邊緣或薄冰上行走()。
部分文獻中,“兢戰”也引申為“惶恐不安”的心理狀态。例如: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謹小慎微。
需區分“兢戰”與“兢兢戰戰”,後者更側重“因恐懼而謹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抱樸子》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兢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兢兢業業地戰鬥,形容人積極上進地奮鬥和戰鬥。
《兢戰》的部首是八,由八的上面加一個豎橫。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兢戰》是根據漢語的音義形相聯的規律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它的造詞方式是結構借指,運用了抽象描述的方法。
《兢戰》的繁體字為「勁戰」。
古時候,漢字「兢戰」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一直兢戰不懈,最終實現了他的目标。
2. 在面對困難時,他毫不退縮,兢戰不止。
兢兢業業、兢然前行、奮戰不止、英勇戰鬥
奮鬥、戰鬥、努力、拼搏、競争
懈怠、放松、冷漠、消極、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