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心的意思、格心的詳細解釋
格心的解釋
(1).歸正之心。《禮記·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6*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6*民有遯心。’” 孔穎達 疏:“格,來也。君若教民以德,整民以禮,則6*民有歸上之心。”
(2).謂匡正思想。 明 錢德洪 《王文成公年譜》:“先生自大征後,以為民雖格面,未知格心,乃舉鄉約告諭父老子弟,使相警戒。”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緻。 樹的長枝。 至,來:格于上下。 感通:格于皇天。 變革,糾正:格非。 某些語言中的語法範疇。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怡。人心惟危。 口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格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格心”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主要可分為古代經典含義、哲學引申義及現代簡化用法:
-
古代經典含義(源自《禮記》)
- 歸正之心:指通過道德教化使民衆産生向善、歸附的意願。如《禮記·缁衣》提到“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強調以德禮引導民心而非強制約束。
- 匡正思想:明代王陽明提出“格心”為道德修養方法,主張通過自我反省糾正思想,如“民雖格面,未知格心”(《王文成公年譜》),即外在行為規範後需進一步内化。
-
哲學引申(心學範疇)
陸王心學将“格心”視為認識論與修養論,認為需“發明本心”,即通過内省去除私欲遮蔽,恢複良知本性。如王陽明強調“格物緻知正心誠意”,最終達到“知行合一”。
-
現代簡化用法
現代漢語中,“格心”常被解釋為“用心、努力”,強調專注與投入的态度。例如“做事需格心”即指全力以赴、不敷衍。
使用場景:
- 古代經典用法多用于讨論儒家教化思想;
- 哲學引申義適用于心學理論分析;
- 現代用法則偏向日常鼓勵性表達。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哲學解析,可參考《禮記》相關篇章及王陽明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心(gé xīn)一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内心或态度感受,通常是指對事物或人的真誠、認真和用心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其部首為木(mù),表示與木相關的事物。
- 筆畫:共有10劃。
來源:
格心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論語·為政》一文中。它通過組詞法形成,結合了“格”,意味着規矩、法度,以及“心”,表示内心或态度感受。
繁體:
繁體字“格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格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格心的字形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對待工作總是格心認真,做事極其細緻。
2. 她的格心和誠意讓人深受感動。
組詞:
- 格外(gé wài):表示超出尋常的、特别的意思。
- 心意(xīn yì):表示内心的感受、意圖的思考等。
近義詞:
- 用心(yòng xīn):表示做事專心、認真。
- 認真(rèn zhēn):表示做事認真、用心。
反義詞:
- 敷衍(fū yǎn):表示馬虎、不認真對待的态度。
請注意:以上回答僅供參考,文字内容之間不需要使用h标籤和p标籤,隻需以段落形式呈現即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