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心的意思、格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心的解釋

(1).歸正之心。《禮記·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6*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6*民有遯心。’” 孔穎達 疏:“格,來也。君若教民以德,整民以禮,則6*民有歸上之心。”

(2).謂匡正思想。 明 錢德洪 《王文成公年譜》:“先生自大征後,以為民雖格面,未知格心,乃舉鄉約告諭父老子弟,使相警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格心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格心”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源自儒家思想傳統,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闡釋:

一、 核心本義:端正内心,匡正思想

二、 引申含義:自我修養與道德内省

三、 哲學意蘊:心與理的合一

“格心”一詞,源自儒家修身傳統,核心含義是通過内省和探究事理來端正思想、匡正内心。它強調内在道德的自覺修養(引申義),并蘊含着追求心與理合一的深刻哲學目标(哲學意蘊)。其概念雖非直接出自最古老的經典原文,但卻是儒家“格物緻知”、“正心誠意”思想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和邏輯延伸,在宋明理學的心性論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格心”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主要可分為古代經典含義、哲學引申義及現代簡化用法:

  1. 古代經典含義(源自《禮記》)

    • 歸正之心:指通過道德教化使民衆産生向善、歸附的意願。如《禮記·缁衣》提到“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強調以德禮引導民心而非強制約束。
    • 匡正思想:明代王陽明提出“格心”為道德修養方法,主張通過自我反省糾正思想,如“民雖格面,未知格心”(《王文成公年譜》),即外在行為規範後需進一步内化。
  2. 哲學引申(心學範疇)
    陸王心學将“格心”視為認識論與修養論,認為需“發明本心”,即通過内省去除私欲遮蔽,恢複良知本性。如王陽明強調“格物緻知正心誠意”,最終達到“知行合一”。

  3. 現代簡化用法
    現代漢語中,“格心”常被解釋為“用心、努力”,強調專注與投入的态度。例如“做事需格心”即指全力以赴、不敷衍。

使用場景: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哲學解析,可參考《禮記》相關篇章及王陽明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葛變貫邊卒币法逼晩不朗朗策選差發超媒體床笫吹發當世冠刀耕火耨二八年華豐民高譽各白世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弓勢宮奏貴號過翼含寃何勞鴻渭化盜花點歡笑花月簡傲絶俗交嬗近火金埒錦注酒幟刊出論兵明碼明通榜濃縮僻亂敲冰求火氣湊輕僄栖噪山立師幹授正屬玉司李俗語騰挪填牣挺動同化政策問齒甕鑒武溪深誵譌笑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