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福人的意思、福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福人的解释

(1).有福的人。《太平广记》卷三七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李清》:“﹝ 李清 ﹞又见昨所遇沙门,长跪请……答曰:‘先是福人,当易拔济耳。’”《元史·汪惟正传》:“王妃赐其母珠络帽衣,且曰:‘吾皇家儿妇也,为汝母製衣,汝母真福人也。’”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自然,倘是向来没有受过更奇特而阴毒的暗箭的福人,那当然即此一点也要感到痛苦。”

(2).赐福于人。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若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慙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对"福人"的释义包含两个核心概念:一指"有福之人",二指"赐福于人者"。该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制乐》,其中记载"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是君之言乃三赏善者为福人也"(《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7卷)。

从构词法分析,"福"字甲骨文作"示"旁加酒器形,本义指以酒祭神祈求护佑,后引申为幸福、福气。《说文解字》释"福"为"祐也",段玉裁注"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福人"作为复合词,既保留祭祀文化中"代天赐福者"的原始宗教义,又发展出世俗化的"享福者"含义。

方言使用方面,闽南语中"福人"特指怀孕妇女(《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2011版)。这种语义延伸源于传统生育观念,将新生命的诞生视为天赐之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福人"概念与五福思想紧密相关。《尚书·洪范》提出的"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福,构成评判"福人"的完整标准。民间年画中的福星形象,正是这种文化观念的具象化表达(《中国民俗大系·信仰民俗卷》2003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福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有福之人
    指有福气、生活舒适且幸福感强的人。例如《元史·汪惟正传》中提到的“真福人也”,即强调因福分而获得优渥生活的个体。

  2. 幸运者
    表示运气好或受眷顾的人,如《冥祥记》记载僧人评价李清“先生是福人”,即暗含其命途顺遂。

二、延伸内涵

三、古籍例证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个人命运或表达祝福,如“花草造福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福气传递。在文学或口语中,既可客观形容他人,也可主观表达对幸福的向往。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5、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巴三览四澄壹赤海电闸都师耳朵风風致焚煎鼓栧河汉无极黄面老画象胡椒混天撩日祸首家牒兼包节节败退继兴决腹浚发开胸寇劫勒取连萼灵匠貍首面罩秘妙凝虑宁日嚬踧破家为国千年一律煔灼启母石黥配丘垄三大政策三面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审说申意十赉施生视事术散送粥米俗陋汤网挑三豁四通宵达旦投案外意晩籁宛足五行阵五荫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