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晉用的意思、楚才晉用的詳細解釋
楚才晉用的解釋
比喻用才不當。 ********* 《不能兩全》引 吳曉晨 信:“既是天賦他聰敏的資質,是削足就履般來受這特殊環境的支配, 楚 才 晉 用,那是不可能的。”參見“ 楚材晉用 ”。
詞語分解
- 楚才的解釋 見“ 楚材 ”。
- 用的解釋 用 ò 使人或物發揮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進飯食的婉辭:用飯。 花費的錢財:費用。用項。用資。 物質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需要(多為否定):不用多說。 因
網絡擴展解釋
“楚才晉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背景: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比喻本國(或本地)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被外國(或外部)所利用,強調人才外流或用才不當的現象。
- 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
2.曆史典故
- 出處: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文提到春秋時期楚國大夫伍舉因被誣陷而逃至鄭國,晉國大夫聲子感歎“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國的人才被晉國所用。
- 背景事件:伍舉因嶽父犯罪受牽連,被迫逃亡,聲子為其辯護時提及楚國人才流失的問題,由此形成成語。
3.用法與場景
- 現代引申:常用于批評用人機制不合理導緻人才流失,或形容跨國人才競争中的資源失衡。
- 例句:如“高校科研人才大量流向海外,實為現代版楚才晉用”。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楚材晉用、人才外流(英文對應“brain drain”)。
- 反義詞: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于外)。
5.權威補充
- 鄒韬奮在《不能兩全》中引用該成語,強調環境對人才的限制。
- 部分現代語境中,也暗含對本土人才政策或培養機制的反思。
這一成語通過曆史典故,揭示了人才與環境的矛盾,至今仍具有現實警示意義。需注意與“楚材晉用”為同一成語的不同寫法,含義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楚才晉用
楚才晉用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才能高超且能得到充分利用的人。下面将會對它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楚:木(木頭)+ 且(組成楚字的部首)共有13畫,表示古代國名。
- 才:扌(手)+ 土(土地)表示思想、才能,共有3畫。
- 晉:日(太陽)+ 斤(斧頭)表示前進、進步,共有9畫。
- 用:由(手)+ 田(田地)表示利用、運用,共有5畫。
來源:
《易經·坤卦》中有一句:“楚才晉用,宜臨頤貞。”這句話意味着當有才能的人得到充分的利用時,會有宏偉的成就。因此,楚才晉用的成語就借用了這句話,形容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和利用。
繁體:
楚才晉用的繁體字沒有變化,仍然是「楚才晉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楚才晉用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為「楚纔晉用」,即才字正文部分的右邊多了一個撇。
例句:
他的領導一直以來都非常善于發現和培養人才,可以說他是楚才晉用的典範。
組詞:
楚才高顯、晉用受長、才晉兩用、晉取楚增。
近義詞:
才能充分發揮、人才得到有效利用。
反義詞:
才能不能得到發揮、人才得不到有效利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