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成的意思、小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成的解釋

(1).初步形成。《易·繫辭上》:“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2).謂先成八卦,引申而為六十四卦。故八卦亦名“小成卦”。

(3).略有成就。《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唐 李複言 《續幽怪錄·楊恭政》:“幾劫澄煩思,今身僅小成。”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不安於小成,然後足以成大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成”的漢語詞典釋義

“小成”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形容詞“小”和動詞“成”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初步的成就、階段性的成果或較小的成功。它強調事物發展過程中達到的某個基礎或局部目标,而非最終的、宏大的圓滿狀态。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初步的成就或成果: 指在學問、技藝、事業等發展過程中,經過一定努力後所取得的基礎性、階段性成果。這種成就雖非最終目标,但标志着進展和積累。例如:“學習三年,已有小成。”
    • 較小的成功: 相對于“大成”而言,指規模、範圍或影響相對有限的成功。例如:“這次項目雖是小成,但也鼓舞了團隊士氣。”
    • (古義)指禮樂教化初步形成: 在古代文獻中,尤其儒家經典裡,“小成”有時特指禮樂制度或道德教化初步建立的狀态。例如《禮記·學記》有雲:“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指七年學習後達到的階段性成果)。
  2. 引申與用法:

    • 過程性強調: “小成”隱含了事物發展的過程性,常與“大器晚成”、“積小成大”等概念相聯繫,提示成功需要積累,小成是通往大成的必經步驟。
    • 謙遜表達: 在自述成就時,使用“小成”常帶有謙遜意味,表示自己取得的隻是初步或有限的成績。
    • 階段性目标: 在規劃或評價中,“小成”可用于設定或描述一個具體的、可實現的短期目标。
  3. 語源與典籍參考:

    • 該詞結構清晰,“小”表程度或規模,“成”表完成、成功。
    • 其概念源遠流長,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體現:
      • 《莊子·逍遙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蜩與學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裡者,宿舂糧;適千裡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鲲。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抟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于緻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堯讓天下于許由……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緻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将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将為賓乎?鹪鹩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蕲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将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文中雖未直接出現“小成”一詞,但“小知”、“小年”、“小大之辯”等概念為理解“小成”相對于“大成”的哲學意蘊提供了重要背景)。
      • 《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這是對“小成”最經典的古代定義,明确其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
    • 現代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均收錄該詞條,釋義集中于“初步的成就”或

網絡擴展解釋

“小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源自古代經典文獻,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起源與基本含義

  1. 初步形成
    源于《易經·繫辭上》:“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此處指通過占卜形成八卦的過程,八卦作為基礎可進一步衍生六十四卦,因此八卦也被稱為“小成卦”。

  2. 階段性的成就
    《禮記·學記》中提到,古代教育以七年為周期,學生需經曆“離經辨志”“博習親師”等階段,最終達到“論學取友”的水平,稱為“小成”,即學業上取得初步成果。

二、具體釋義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文獻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鼇天豹騎辯察不分青紅皂白出長剉碓待慢大去大人吊橋多許少與鄂君船發射極耦合邏輯集成電路豐收計劃高山仰止廣種薄收骨齡懷敵附遠混鬥昏棄見風蹇偃寄辭酒闌人散悸罔空籍空索索闊懷來舍連翹廉退流露禮義廉恥龍驷綠暗紅稀猛割丁明晳覓索木植嗯嗯凝凍盼盼茶茶漂亮朋友屏對破五遷累秦歡晉愛攘攘垓垓任實如上身體石英松紋锞素魚逃瘧瓦珑忘情惟精惟一舞輪顯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