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特遣的执法大臣所持之物。斧象征执法之权,节表示使者身份。
斧节是古代中国象征权力与信令的礼仪器物,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斧”指长柄战斧(钺),象征刑杀之权;“节”为竹制符节,代表信诺与授权。二者结合为以斧为饰的符节,常见于周代礼制。其形制通常为青铜斧头配玉饰,装于木柄顶端,是军事统帅或特使的身份标识。《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其为“以斧为饰的节杖”,强调其器物属性(参考:《汉语大词典》第6册)。
斧节是王权授命的实体凭证。据《周礼·地官》载,天子赐诸侯斧节,赋予征伐权柄。使者持斧节出行,可凭此调兵、通关、执行法令,兼具“如朕亲临”的威慑力与通行效力。其功能类似虎符,但更侧重仪式性与身份展示(参考:《周礼·地官·掌节》)。
在文化层面,斧节浓缩了权力合法性与礼法秩序的双重意义: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文献依据采用传统典籍版本标注。现代学术研究可参阅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出版物。
“斧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指皇帝特遣的执法大臣所持的象征性器物,由“斧”和“节”两部分组成。其中:
功能与象征
两者结合体现了执法大臣的双重权威:既拥有代表皇帝的合法身份(节),又具备执行刑罚的权力(斧)。这种组合常见于古代钦差大臣或监察官员的仪仗中,用于彰显皇权对司法事务的直接掌控。
词源与读音
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使用场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职官制度典籍。
倍招畚插不修超踔晨晖辰纬吃味儿典宝电容调曲鬌翦夺席谈经厄劫发镘方外费害缝衣浅带寡萌海防航运好善乐施和霁冱霜见睹夾袢禁不得锦凡浄街槌积少成多九部苴茅讵耐军器刻忍恇恇蓝桥老林老面皮辽逈灵源利益妈巴子冒功瀎破碾械狃忕七筴卿佐全壶曲覃三写易字邵侯瓜兽头税侩鼠尾草滔滔不断团蒲舞艺亵绊